為何有些人比較健康長壽?

王盈婷/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健康長壽?」,你會怎麼回答?我想很多人都會回答因為那些健康的人生活習慣好:他們吃得健康、定期運動、不抽煙、不酗酒。當社會上部份群體的人,因為生活習慣較好而比較健康,而其他群體的人因為生活習慣較差而較多病,社會上就會出現健康不平等,而健康不平等的極端表現,就是有一群人死亡率較高、死得較早,而另一群人死亡率較低而活得較長。

要如何改善那一群較不健康的人的身體狀況,減少社會上的健康不平等呢?很多人會說「我們就找出『做什麼事情比較容易產生疾病』,然後不要做這些事情就好了!」這裡所謂的「容易產生疾病的這些事情」,更廣泛一點來說,就是任何會提高疾病發生的可能因素,在流行病學上稱為危險因子(risk factor),例如體重過胖或過輕、煙草與酒精攝取、不乾淨的飲水等,都是一些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有些危險因子是無法改善或改變的,例如年紀與性別。

很多人說,要減少社會上的健康不平等,那就盡可能釐清各種疾病的危險因子,然後鼓勵並督促人們減少這些危險因子的產生。舉例來說,抽煙是不少肺部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我們要告訴大眾抽煙的危害以及鼓勵勸導抽煙者禁煙。一旦我們找出所有的危險因子,並且針對這些可以改善的個人行為(例如抽煙、飲食、運動等)進行宣導改善,是不是就可以消弭所有的健康不平等呢?

2018020606.jpg保持健康作息,放鬆心態,這些方法能確實消弭建康不平等嗎?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圖片來源:https://goo.gl/rcZ1Pf。

社會因素是健康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兩位美國的學者Bruce Link與Jo Phelan1995年的一篇文章告訴我們,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他們認為,飲食、運動、抽煙、喝酒這些疾病的危險因子,雖然與疾病發生的機率高低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他們不是影響疾病與健康不平等的最根本原因僅針對特定危險因子做改善,是無法完全消弭社會上的健康不平等。他們認為,社會因素(主要是指社會經濟地位,後簡稱社經地位)才是影響疾病發生以及社會上健康不平等的根本原因,要改善健康不平等,需要從改善根本原因著手。

一般而言,社經地位較低的人,較容易有疾病的危險因子,這是因為他的周遭環境與社會條件造成的。舉例來說,不健康的飲食是造成肥胖的危險因子,但是一個人是否會吃得健康,與他/她的社會經濟地位有關。例如社經地位較低的人,居住的附近可能較少有提供新鮮蔬果的商店,而即便有地方買新鮮蔬果,他們的收入可能無法購買足量的新鮮蔬果。若是工作時間較不彈性、時間較長,可能沒時間上街購物,也沒時間自己煮,必須三餐在外吃。因此,這群社經地位較低的人要吃得健康,可能較困難,也因此比較容易導致體重過重。

在這個例子,吃得不健康是肥胖的危險因子,而造成肥胖的最源頭原因則是社會經濟地位。同樣的,抽煙為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而低社經地位的人可能因為生活周遭抽煙的人較多而更容易抽煙,且對於戒煙的資訊獲得較不足,使得抽煙行為在低社經地位的人中仍較普遍,低社經地位就是造成抽煙有關疾病的最根本原因。

不同的社經地位透過眾多不同的危險因子,影響許多健康的結果,高社經地位的人有較多資源,可以避免這些危險因子的發生,進而降低疾病發生之可能,因此,即使社會已經努力改善某一危險因子,大幅降低與該一危險因子有關疾病的發生,但是社經地位仍會透過其他危險因子,影響其他疾病的發生,社會上健康不平等的情形依舊存在,這也是為何Link與Phelan認為社經地位是健康不平的根本原因。

 

台灣的健康不平等

台灣的資料也證明了以上的說法。根據國民健康署於2017年發表的「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若將台灣鄉鎮按照其社會經濟條件劃分,社經條件最差的地區,2001年至2010年的零歲平均餘命(即嬰兒一生出來可以預期活多久)為73歲,遠比社經條件最好的地區少了8歲。即使整體(包含低社經條件地區)的零歲平均餘命從2001年至2010年有逐年增加,但是高社經條件地區的人們平均餘命仍較低社經條件地區的人們高,平均餘命的不平等仍舊存在。

2018020601.jpg2001-2010年台灣地區零歲平均餘命與無失能預期壽命,依地區剝奪指數分。
圖片來源:「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2018020602.jpg
2018020603.jpg2001-2010年台灣地區零歲平均餘命 ,依地區社會經濟條件優劣勢程度五分位數分。
圖片來源:「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就工作年齡(25至64歲)男性死亡率來看,2000年的資料顯示,無工作者的死亡率較同教育程度的有工作者高,而不同教育程度之間的死亡率也差異極大:教育程度越低,死亡率越高,甚至高中以下教育程度且有工作者的死亡率,高於大學教育程度但無工作者。

2018020604.jpg

台灣地區2000年25-64歲男性人口之2001-2010年標準化死亡率 ,依教育程度和就業狀況分。
圖片來源:「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當然,健康不平等不僅僅存在於平均餘命與死亡率的差異上,也存在於疾病的盛行率上。有些人會認為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這「三高」是「文明病」,感覺應該是社經地位比較高、比較有錢、吃比較好才會得到,但是臺灣2007年的資料顯示,其實教育程度越高,三高的盛行率越低。

2018020605.jpg2007年台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盛行率 ,依教育程度分。
圖片來源:「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你可能會說,你親身認識或是從媒體上知道有些人不符合我們前述的舉例論述。他們可能社經地位很高但是生活習慣不好而且身體不好,或是社經地位低但是生活習慣很好且身體很好,或是有認識的誰誰生活習慣很好但是身體很差,或是另一個誰誰誰,煙酒不離手,不過現在99歲身體還很好。這些個案是不是可以推翻前面好幾段討論的健康不平等的根本原因論述呢?答案是不行!

 

從個人的社經背景來理解疾病風險

前面講到的社經地位與危險因子和疾病的關係,基本上指的是發生的可能性,並不是說高社經地位的人100%不會有危險因子,或低社經地位的人100%都會有危險因子,而是做一個機率的比較:低社經地位有危險因子的可能性較高社經地位的高。同理,有某項危險因子也不代表100%會得某種疾病,而是有該疾病的可能性高出許多。你舉出來的例子可能的確存在,但這些是單獨特例,社會整體來看,低社經地位者有危險因子的可能性較高,而不健康的可能性也較高。

本文簡單介紹健康不平等跟社會經濟地位的關係。本文開頭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健康長壽?」,閱讀完本文,你應該可以認識到社會因素在個人健康上的重要性。或許你可能還是會說,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只要有心一定可以生活得健康且避免危險因子(例如不煙不酒),但是要不要、能不能做這些有益健康的事情,是跟這個人所處的社會位置、個人所擁有的資源,息息相關的。

 

 

參考文獻

  1. WHO. Health Topics: Risk Factors.
  2. Link, B. and J. Phelan, Social Conditions as Fundamental Causes of Diseas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95. 35: p. 80-94.
  3. Link, B. and J. Phelan, Social Conditions as Fundamental Causes of Health Inequalities. Handbook of Medical Sociology, 2010. 6: p. 3-17.
  4. Phelan, J., B. Link, and P. Tehranifar, Social Conditions as Fundamental Causes of Health Inequalities: Theory, 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010. 51(1 suppl): p. S28-S40.
  5. Wang, Y.-T., H.-Y. Sung, and Y.-W. Tsai,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Awareness and Use of the Outpatient Smoking Cessation Services Program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care, 2017. 3(1): p. 50.

在〈為何有些人比較健康長壽?〉中有 4 則留言

  1. 『…教育程度越低,死亡率越高,甚至高中以下教育程度且有工作者的死亡率,高於大學教育程度但無工作的者。』
    最後一句話念起來怪怪的,是否應該去掉贅字?
    或者應該寫為『高於大學教育程度但無工作者的(死亡率)』

  2. 大凡人類自從出生後就固定下來,很難改變的都有可能是遺傳,除了外表相貌、胖瘦(包括產後是否會變胖)、身高……等大家熟悉的遺傳特性之外,內在的同性戀、性侵害、性成癮、家暴、好鬥、憂鬱症、酗酒、藥癮、嗜好(如抽菸、嚼檳榔、釣魚、看球賽、打電動、上網社交、唱歌……等)、興趣(如攝影、插花、聽音樂、看報紙……等)、專長、智力、膽量大小、審美觀、一見鍾情、世界觀、視野、眼光、領導統御、宗教信仰…….等一生很少改變的特質,都有可能是遺傳的,這些如果尚未經證實,未來也可由同卵雙胞胎的研究中證實。

  3. 「社會因素是健康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錯的,不是原因而是相關。造成不健康的原因是醫療和營養資源的取得。社經地位低的人如果有制度讓他們可獲得足夠的醫療及營養,就不會不健康了。「相關」與「因果」沒教清楚,是現代高等教育中最嚴重的缺陷。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