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異男養成記:陽剛、恐同與「登」大人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人生第一次出現性別意識,是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應該是 1970 年的春天吧!某一天,我自己走水稻田的田埂回家,走到半路,一個坐在路邊的小朋友對我說:「你為什麼穿女生的襪子?」我很生氣,回說:「我都是這樣穿,我媽媽都給我這樣穿。」他繼續說:「你襪子上面有一朵花,那是女孩子的。」後面如何,我已經忘記了,不過後來我就不太想穿反摺且有鑲花的襪子了。回想起來,原來這麼小的年紀就已經有特定的性別意識,而且透過別人的眼睛來「端正」自己的「女性化」行為,就如同最近某個媽媽說,小男孩戴粉紅色的口罩被嘲笑「娘」一樣。我想,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家一定有許多精彩的性/別經驗,例如男性的阿魯巴、看A片⋯⋯,以下我講一些我那個年代的男孩故事,可以跟大家的個別經驗,做個對比,看看過了40年後的台灣,是不是有很大的變化。

找回女人味:女性與運動的矛盾情結

2016年夏季奧運會甫落幕,臺灣唯一一面金牌由女子舉重選手許淑淨奪下。檢視過去臺灣參與奧運歷史,女性運動員是主要的奪牌者,然而,女性選手為了獲得獎牌,必須經歷艱苦訓練歷程,不過,媒體報導總聚焦在其容貌、體型,並隨著個別運動員「女性化外表與否」而發展出不同的評價。

軍隊集體霸凌的社會學分析:從洪仲丘死亡談起

田畠真弓 (Tabata Mayumi) / 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前言 從媒體報導得知,洪仲丘大學畢業後入伍,於 … 閱讀全文 軍隊集體霸凌的社會學分析:從洪仲丘死亡談起

相愛真的沒有那麼容易嗎?于美人家暴事件的社會學考察

唐文慧 /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社會系 于美人的家暴事件最近天天佔據媒體版面,許多評論者紛紛表態,雙方誰對誰錯 … 閱讀全文 相愛真的沒有那麼容易嗎?于美人家暴事件的社會學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