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徘徊在國界的邊緣

有機草莓 /台灣某北部大學,今年暫棲米國

要問什麼是米國人?米國人的國族內涵是什麼?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是我們不妨從「什麼不是米國人」開始來理解,可能會有更多面相的認識。因為加法經常只是拿來說服自己、給自己壯膽的宣稱,而減法卻經常是不經意露出的口風,道出內心隱藏的恐懼和好惡。雖然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不見得皆由內心深層的情感所主控,偶而美德懿行也是得以引領風氣。然而前者經常躲在暗處主導那不可預測或看不懂的戲碼,並得以抗拒大部分的人事變遷,永續長存。

boston.001

【努力宣誓效忠美國的移民,拿到公民身分後,就是美國人了嗎?】

拿最近米國喧騰的移民法案來講,好不容易得到了兩黨共識:對百萬非法移民合法化,但書則是從此必須加強邊境管理。美麗的女記者在報導這個新聞時,總是強調這些百萬非法移民平時對這個社會的貢獻。然而得到兩黨共識之處,倒可能是非法移民難以管理反成治安漏洞,而且移民家庭的選票總是被民主黨囊括,讓共和黨也得對移民裝出笑臉。這幾個因素要比貢獻說更實際而主導。

波士頓爆炸案與其後的遺體大戰

話說波士頓爆炸案從開始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大眾矚目的焦點聚集在嫌犯的宗教背景,米國與近東關係,反恐計畫,米國與俄國關係等等。當然,那些逝去的人、傷殘的家庭最讓人不捨,也是媒體持續追蹤的新聞點。與此同時米國國內,爆炸案的出事點波士頓市卻悄悄上演一齣遺體大戰,讓平常人看熱鬧,讓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清閒不了,據此反思一些國家、公民、國族主義的問題。

5月初,米國媒體對爆炸案的亢奮感逐漸平息,開始追究聯邦調查局是否忽略了重要情報的掌握。同時,爆炸案主角,嫌疑犯兄弟的哥哥T,在追捕過程中被擊斃,其遺體5月1日由醫撿局發回給他的家人後(其遺孀),由波士頓市附近W市一處殯儀館收容。然而從那天開始,媒體卻不經意開出一條喧囂的新聞線:一場遺體何去何從的丟皮球大戰。

新聞報導,馬拉松爆炸案嫌疑犯T的遺體被送到W市的葬儀社,接著可能遵照伊斯蘭傳統下葬,遺體已經清洗和包裹,只等找到下葬的地方。

boston.002

【波士頓爆炸案的兩名嫌犯】

C市是這兩兄弟住了十幾年的社區,但市民們首先表達沒有意願接納,理由是恐怕造成居民的紛擾。葬儀社和起碼100間墓園有合約,迄今無人願意。葬儀社的經理希望下週一前能夠找到解決方案,然而聯繫過的墓園一概回答NO! 就在此時一項把遺體送出境的計畫被提出來。

回到你的母國!

一個據稱的社區運動者(community activist, said in press)拋出一個運送遺體出境計畫。社區運動者B說他正進行一項募款,準備足夠的經費將T氏的遺體運回俄國,經費大約3000到7000米金之間。 這位B說:「我覺得我有這樣的權利站出來,說出我們希望他回他的母國(homeland)的意願。」兩兄弟雖然都在米國居住超過10年,弟弟已經拿到公民身分,哥哥因為一樁家庭暴力記錄仍舊停留在綠卡階段,但是已經得以合法長久居留。兄弟倆人雖然可能犯了同樣的罪行,但是哥哥的灰色地帶身分,正好給了米國公民一個機會道出他們內心「什麼不是米國人」或「誰不是米國人」的想法和情感。

據說為了因應這個運送計畫,社區運動者B已經在銀行裡開了一個專戶,準備接納捐款應付運費。B的說詞令人耳目一新:「作為一個米國人和在常居此地的在地居民,我『覺得』我有這個「權利」(試探政治正確性)站在這裡主張,我們希望他回到他的「母國」(homeland)。」不知道何時,米國人可以主張非公民不得葬在米國的規定?這個國家據稱是對移民最友善也最彈性的地方,他們說作為米國人不是因為膚色、人種,而是你的價值、信念。然而當某人不合乎這個國家的價值時,他的「母國」,出生地,成了非常重要的參考點。 諷刺的是,T的母親宣稱俄國官方拒絕她兒子的遺體運回俄國,讓她難以安葬他在出生地,但是俄國官方對這樣的說詞卻不予回應。

boston.003

【已經是美國公民的人,有一天會不會被叫喊著:回去你們母國!】

葬儀社經理S無奈地說:「我知道墓園的立場,他們不願意接納。我完全可以理解(心照不宣阿),但是我們還是得找到解決的辦法,遺體不可能一直擺在那,很頭痛阿。」S說他找過公部門幫忙解決問題,但是州長P說,嫌疑犯的遺體埋葬是家庭私人的問題,和公家無關。一個「公」「私」分野說,把這個燙手問題一舉移開州政府的視線。遺體搞不定的同時,W市起碼出動了6名市警在葬儀社附近站崗維持秩序,應付來抗議的各路人馬,和聞風看熱鬧的混亂交通。幾天下來,市警局大叫吃不消,宣稱已經因此花了市警局3萬米金,當公家單位搬出數字時,意味著這是有爭議的開銷。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國家的公民這麼在意預算怎麼花的?以及對公與私的分野的在意。相對的,台灣人對於納稅人的錢怎麼花倒是一點也不在乎。譬如拿公民的錢,讓核四運轉謀大家的命。出錢養買辦去對面談一個全盤皆輸的生意。補助出國表演團體,打出Chinese Culture招牌幫對面的做國際廣告之類的 ……。大家只知出錢,不過問用途,倒也是全世界少見的凱子。

誰是我們?誰是他們?

大家議論著,「埋在麻州或甚至米國任何地方,都將造成困擾,當地有可能變成某些人的「聖殿」,高危險地區,以致造成治安問題。」當媒體問到州長是否對這件事無解感到困擾時?他說:「歐,不,我不會擔憂這件事,我們的社區很強韌,對那些傷害我們(我們是誰?)的人有強烈的反應。但是我們現在首要之務是進行案件的調查,儘快獲得結果,並且修復受傷的社區,我們才能往前看。」州長一席話說得很孚眾望,但是對此幫助不大。他的談話循著政治正確性陳述,絲毫不敢靠近任何民意反彈的險區,遺體仍舊待在那動彈不得。然而他的「我們」說,適時撫慰了餘悸猶存的民心,雖然我們很難確定誰是我們,誰是他們?

一樁烏龍誤傳又引出伊斯蘭社群的民意反應。傳出科羅拉多州的伊斯蘭社群有意願接納遺體葬在某個清真寺,但是該團體立刻出面否認,並發出聲明:「科羅拉多穆斯林社群譴責所有的暴力,並與米國人對爆炸案後的死傷同感悲痛,T的行為是令人無法容忍,而且也不符科羅拉多穆斯林社群的信仰和原則。」這時候穆斯林社群最好趁機公開宣稱撇清關係,免得走在路上都會被側目或是神不知鬼不覺被關到境外監獄。

公與私……

進入第七天,媒體傳出在康乃狄克州一位人士願意提供家族的一塊地來幫助解決問題。但是葬儀社卻表示對此說法毫無所悉。電視台仍舊每天播報葬儀社周邊的警力花費。W市的市警局長和葬儀社的人持續溝通,並且知會葬儀社,抗議的人來來去去,交通打結,警察的維安已經花了幾萬米金了。言下之意希望葬儀社儘快把遺體運走,預算很吃緊了,還要花這攤,讓警長傷腦筋。

葬儀社繼續努力又打了好幾通電話,仍就沒有下文。「雖然社區和警局都被捲入,但是這徹頭徹尾都是一個私人事務,家庭必須負責,他們必須做出決定。」州長又被問到這件麻煩事,他乾脆回答清楚,這件事是家庭私事和公家無關,州政府不準備介入。

這一天,市警局突然說,他們保持樂觀,事請應該會很快獲得解決。局長說,「這樣整天站崗,已經花太多加班費了。等事情解決後,他會和葬儀社的人坐下來談經費的問題」。 W市警察局長憂心他的花費拿不回來,難道他也和台灣的教授憂慮同樣的事『到底能不能報公帳阿!?』這個在台灣只有教授需要憂心的事,人家W市的警局長也不能免除。問題就在這是公事還是私事阿?電視新聞安慰大家,這個「遺體大戰(the battle over where to bury)快要解決了,聽說有位費蒙州的人士,願意捐出位於康乃迪克州的家族墓園一角,幫助解決問題。而週二一整天,警局長和葬儀社已經開了一天的會了,看來還是無解。

boston.004

【大片墓園竟然無一位公民容身之處?】

波士頓的老市長Menino此時被問到,如果最後葬在Boston,他感受如何?這位在位最久,民主黨籍的義大利裔市長,一臉嫌惡地說:「我不會允許他葬在公墓園,這很確定」甚至他還強調,他不會被下葬在波士頓:「把他葬在波士頓是很不敬的(dignified),他既然不是來自於波士頓,他來自於其他地方,他就該回去他的母國。」

他的表情和陳述微妙又露骨。什麼時候,米國人強調出生地了?這個國家不是對各種文化和族群最寬容的嗎?這樣的話語,難道不怕傷了成千上萬來到米國貢獻的移民嗎?還是這是一個暗示,如果你來自於他方,你就沒有犯錯的權利。米國移民長期的焦慮被凸顯了嗎?大家都是過客,要靠優異的表現贏得認可!

不管官方怎麼說,問題還是留在葬儀社的手裡!截至目前已經花了30,000米金….

週二這位善心人士K先生終於現身,他願意提供家族位於康州的墓園一角給T家使用,而且這塊地就在他母親的墓地旁邊。

記者立刻在網路上找到這位人士的部落格,這位先生是退休高中英文老師,擁有耶魯的碩士學位。他被訪問時說,他記得他母親教導的馬修福音書中的一課,慈悲對待所有人,不管是好人或壞人,甚至大家都討厭的人。他回憶母親的過去:「她是主日學老師,她教導我愛我的敵人。不管是被社會遺棄的人,人人鄙夷的人,或如何受排擠和厭惡的人(leper),他是人,他就像任何其他人一樣有權利被埋葬。」
K先生知道他的提議在康州勢必引起一些反彈,甚至有人警告如果他這麼做,他母親的墓地有可能遭到破壞。「我母親會大笑,他不是一個物質主義者。」(意思是墓地乃身外之物,他母親不會在意)並說基於信念,他母親定會同意他的決定。

 圈內人與圈外人

鄰近墓園的鄰居開始拉白布條抗議,抗議者說,我們不允許他葬在這,這附近甚至有國家英雄長眠。」言下之意,T如果被葬於此有可能玷污了英靈,然而死者不會爬起來說話,害怕的應是生者的國家信仰的純淨。

這一天週二,死者的叔叔和警局長、以及葬儀社負責人已經在屋裡討論了好幾小時。警方說事情快要解決了,大家有信心不出幾天事情一定會解決,不管是在地或國外可能方案,都會一試。媒體每天都重複報導市警局花了多少錢在維持治安。但是形成治安問題的,不都是市民嗎?記者問誰該付這筆錢?民眾說,當然是「他自己」,不是「我們」。市民們做此反應,市警局也強調本身的無辜:「我們希望把資源花在其他地方」。問題是抗議和支持的人群不都是市民嗎?那個失去生命的身體本身已經沒有能動性,如何負責?但是整起事件的確因他的罪行而起。他的生命已被剝奪,卻不能償還所有的債,以致於是公還是私?分不清楚。

在這個恨意沖天的時候,仍舊有持不同意見的米國人出來說話。他們說,為什麼不能葬在米國?幾個月前造成20幾人喪生的康州校園槍擊案的主角,照樣葬在米國,他可以,為何他就不行?這是人權,人有被埋葬的權力。人權、民族情感在這裡糾結。那個殺了20幾人的少年沒有觸動到國家情感,但是這位卻是「米國」共同的敵人…………

boston.005

【殺死20幾個人的美國少年,為何就沒有遺體安葬的問題?】

自從康州的退休高中老師願意提供墓地之後,當地的反對聲音也集結起來,這些人的家族大部分葬在此地。退休老師從小生長在此,他的父母也葬在此,他提供了兩塊空地給T家使用。他說:「不管是多麼卑賤、多麼被憎恨與嫌惡的人,他也是人,應該像任何人一樣有被埋葬的權利。鄰居們說話了,「他是恐怖份子,他不該待在我們國家,他不是米國公民。這裡有軍人長眠,甚至有內戰期間的軍人英靈長眠於此。我們為和要讓一個非米國公民待在這,他甚至殺了米國公民,我們不需要他待在這。」

家人安葬於此的幾戶人家,意志堅定地表示,他們不歡迎他葬在他們的心愛的人身邊。H的兒子安葬於此,她擔心因此把罪惡與怨恨招來此地。其他人也一致同意她的說法。鄰居B說這裡的人已經待在這裡上百年了(時間因素),他們曾經為國捐軀,而這個人是個混蛋,和這裡一點關係都沒有。

重點不在於是誰是同胞,而是當誰不是同胞時,平常隱而不彰的感受卻會蹦口而出。什麼是核心的關懷?內戰期間國家該是什麼樣,甚至沒有一致的看法,但是當它成為歷史,就成了國家不朽的一部分,成了中性的,共同的崇高性來源。C說 「我們會盡一切努力不讓他進入這裡。」

嫌疑犯兩兄弟的父親一年前回到了俄國,在一次電話的訪問中說,他的大兒子一直想成為米國公民,但是因為2009年的家庭暴力記錄讓他一直無法如願,而持續持有綠卡。做父親的在事情發生後做如此陳述,是要說些什麼呢?他希望被接納,卻被拒,他不是不愛米國,只是由愛生恨。在被痛恨、譴責棄之如惡魔之際,他的父親企圖為他聯繫一條和米國的線。他不是圈外人(outsider)…,他是被迫站在邊緣…。

稍早傳言的麻州矯正司可以提供一塊地給這位無處容身的人,但是傳言隨即被更正。矯正司說他們的墓地是保留給獄中過世,在州的監護下去世的人。換言之,這位在逃亡中被擊斃的嫌疑人,比死於獄中都不如。他的身體站在國界和歸屬的灰色地帶,沒有人可以完全地接納他,除了在神的國度裡。

事情終於落幕了嗎?

時間進入第九天,大家還在觀望T的遺體何去何從。W市警局長卻在早上發佈說最近一次接洽的墓地已經成功,遺體也躲過媒體,成功地運出殯儀館以及被埋葬了。但是他又加了:這個尋找墓地過程的多舛,費盡心力,也花了不少經費,算下來W市一天就花了將近10,000米金維持殯儀館周邊秩序。第九天T終於被悄悄地安葬在一處隱密之所。警局說,一位勇敢而具憐憫心的人幫忙解決了這個問題。遺體已經運走,不再待在W市,而且已經被埋葬,但是地點暫時沒被披露。

第十天媒體得知T的遺體已經安葬在維吉尼亞州中部的一處伊斯蘭墓園。據說遺體早在第五天就被運走,但是為了避免騷動和意外,警方躲過媒體,偷偷將他的遺體運離。一位米國殯葬法專家說,對T的遺體的排斥是前所未見的。這個國家過去不乏惡名昭彰的殺手,幾個月前康州校園槍擊案的殺手,使20名小孩和6名老師命喪槍下,他們都找得到墓園安葬。

四海皆兄弟?

大約就在這個事件發生前的四月底,哈佛的Dudley House交響樂團在Sanders Theatre演出,為波士頓的爆炸案的死傷者募款,壓軸的是貝多芬的九號交響曲。曲末觀眾起立鼓掌時,我卻站不起來,除了很難融入由燈光和樂曲組合起來的戲劇感之外,當時的我不確定,這個為兩德、歐盟、日本服務過的團結一致大合唱,究竟他的「四海皆兄弟」只是一場幻影或是他的但書是什麼?看來5月初的遺體大戰正好給了這首名曲做了一個隱而不彰的註腳。

boston.006

【一起唱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是否大家真的變成四海一家了?】

5月13日,W市的警方估計,為了維持殯儀館周邊秩序,市警局已經花了47,000米金加班費。市警局說不能讓 市政府埋單,他們準備向聯邦政府要求全額補助。如果聯邦政府不買帳,他們將向州政府要錢。錢的問題繼屍體大戰之後,成為米國人最傷腦筋的問題………。

在〈身體徘徊在國界的邊緣〉中有 5 則留言

  1. 出錢養買辦去對面談一個全盤皆輸的生意。補助出國表演團體,打出Chinese Culture招牌幫對面的做國際廣告之類的

    都很幹..

  2. 公與私

    這在HK太常見
    港共常說不評論個別事件,更常以此理由而不提供進一步的有關公共的資料
    但我們沒票把他們踢下來..

  3. 西方很多人仍能在這時站出來堅持捍衛人權
    所以他們的人權有希望

sar2013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