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513暴動平陽省受災台商調查簡報

王宏仁 /中山大學社會系

上個禮拜一開始,我跟不同學校的幾個同學一起去越南,進行「513事件台商訪問調查」,除了過去從報章雜誌獲得訊息外, 也希望聽到在越南台商與工人的第一手報導與看法。就如所有的訪談調查一樣,站在不同社會位置的認,會以不一樣的視角來看待此次事件。

10506700_900454326634971_3004000325438102863_o

【某間被燒燬的台商工廠車間】

底下是同學從不同的面向去看到越南台商的勞動體制與未來的可能發展,對於越南工人為何要砸毀機器設備、台商為何要聘用中國幹部、台商是否會撤資、台商工廠是否會聘用曾經在台工作過的越南移工,都有一些精彩的觀點。當然,這些資料都是從受訪台商、台幹的角度得到的,未來將會補上工人觀點的說法。

◎如何詮釋513事件中的工廠機器破壞?

王今暐 /中山大學社會系

今年5月13日發生在越南的打砸工廠事件中,雖有400家台資工廠遭到輕重程度不一的損害,但其中遭到嚴重損傷的台資工廠大約僅28家。若再仔細追究損傷狀況,則可分為幾種程度截然不同的損害:損害最輕微者,為一般建築外觀受損,如招牌、玻璃、外牆、…等等,並不涉及辦公設備與機器設備的破壞;進一步的損害程度,則是辦公室設備與員工宿舍的破壞及掠奪,例如電腦主機、螢幕、冷氣機、…等等;最嚴重的破壞,則除了上述兩種毀損外,還包括廠房生產設備的縱火燃毀,導致直接的停工損失與高昂的重建成本。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是一場針對「中國廠商」的「無差別打砸搶燒」,這種看法預設:受害廠商的損傷程度是隨機造成的。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據我們所訪問的數家台商與平陽商會的看法,受訪者幾乎一致認為打砸工廠事件是經過事前精心策劃,至少也是有所準備的組織性行動,無論幕後的策劃者是誰(最常聽到的猜測是「反政府組織」)。組織性行動的相關證據包括:一、以騎乘機車群眾為特徵的跨省長距離集體行動,以及用於縱火的汽油彈等,都需要汽油的實物或經費補助,才可能形成;二、從部分參與者的錄影畫面中,可以看到有穿著襯衫領帶西裝褲的人士,率領勞工階級穿著的群眾以隊伍的型態整批進出工廠,意味著攻擊的時間與限度是受到高階人士的指揮。三、監視攝影機往往遭到預先砸毀,顯示破壞行動有一定的步驟。

就結果面而言,不少受訪者也認為,這場組織性行動並沒有完全按照策劃者或越南政府的預期來發展,以致於暴動規模與損害程度「失控」。從越南政府的角度而言,此次事件除了讓人民發洩不滿情緒之外,徒增了外界對越南投資環境不穩定的疑慮,這是「失控」的一種詮釋。對「反政府組織」而言,由於損害生產設備所致的大量工人失業,可能導致社會對其印象更為惡化,反而不利往後的組織活動,這是「失控」的另一種詮釋。

但是,不少受訪者也認為,這次之所以人員傷亡並不嚴重,是因為這場暴動並沒有傷害人員生命的意圖,嚴格來說並非一場「排華」事件,而目標只是透過毀損工廠來抗議中國勢力。接受訪問的受害台商在多方評估之下,不願前往印尼與菲律賓,而繼續留在越南投資,除了國際經貿局勢的考量與撤資困難之外,一部分的原因也是認為在越南的人身安全保障相對較能預期。

綜合上述的觀點與證據,展現出513暴動事件的「組織性」與「非預期後果」、「失控」與「秩序」的矛盾印象。真相可能是複雜而多面的;我們難以直接認定受害廠商的損傷程度是隨機造成的。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英國,曾發生多次的搗毀機器運動(Luddism movement),在歷史社會學家E. P. Thompson的筆下,是具有道德意義與工人文化的一系列破壞行動,這些行動者透過破壞工廠機器生產設備,反對工業資本主義在無限制擴張下,對工農階級的社群關係、生計來源與勞動尊嚴的不道德損害。但在時空殊異的越南,情況可能與英國不盡相同。513事件中的受害台商中,不少人認為「起初的幾波攻擊只是有計劃的威嚇性打砸,但後來幾波趁火打劫貨物者是地痞流氓與附近居民,至於到了夜晚縱火燒毀生產設備,則是連組織者都沒有料到的失控行動」。

10575396_900455433301527_5544197530143302537_o

【看似馴服的越南工人,為何會燒燬打砸他們賴以為生的機器呢?】

從平陽省受害最嚴重的幾家台資工廠看來,多是製衣、製鞋或自行車零件等淡旺季明顯的消費性產品相關製造廠,他們的一項共通特徵是,訂單的數量在一年中有相當大的波動,而形成旺季時的趕工要求與管理壓力。特別是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後,由於歐美市場的疲弱導致一段時間的訂單數量銳減,不僅減少工人的工作機會,也減少了罷工的可能性—罷工作為越南工人經常採取的發聲方式,當這項管道失效時,工人可能採取其他更激烈的做法來發洩累積的不滿情緒。此外,一家生產縫紉機等小型生產工具的廠商,除了產品被偷之外,也只受到辦公室設備的損害,而未損及廠房生產線;據該公司幹部所述,其生產淡旺季並不明顯。

基於未解的疑點與現有的資訊,我想嘗試提出另外一個假說:在513事件中,有計劃組織群眾暴動的人,試圖控制損害工廠的類型與程度,以表達某種特定的道德控訴,然而,在執行的過程中,實際損害的情況卻受到執行者—普羅階級—對道德準則的自主判斷而偏離組織者的預期,結果所釋放出的訊息難以呈現出某種一致的印象,而只能被外界認知為「失控的暴亂」。若要進一步接近事情的真相,或可從工人的觀點,瞭解燒毀工廠生產設備的可能意義。

全球化與在地化:新舊交織的越南

汪少凡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流連胡志明市,最繁華的第一郡,街道上充滿色彩的繽紛街景,這裡就好像是各種娛樂的消費天堂:滿溢出接到的貨品、人群與車潮,永遠此起彼落的喇叭聲,處處是知名品牌旗艦店,三折的「On Sale」立牌(不定期拍賣),有些地方,你可以買到著名品牌的流出品、瑕疵品;轉角隨處可見的水池造景咖啡館、永遠不打烊大肆放浪的beer bar;這裡,充滿消費的人們;這裡,是各種遊憩消費的集散地。

往北一點到平陽省、同奈省,卻又是另一種風景,大型車輛在街道上揚起陣陣沙塵,空氣裡瀰漫著灰色;充滿陸資、日資、台資、韓資的工廠,聚集在一處處名為「新加坡」、「神浪」、「越香」等的工業區裡,在南越的平陽與同奈兩省,大小工業區,就有三十多處。

------

在訪問台商的過程裡,每一家公司都不約而同提到一個詞彙,那是「本土化」。部分公司表示,本土化早就在做了;而也有些表示,上次開會中提到,會作為公司未來重要方針;513成因的種種可能(「謠言」),包括「台商陸幹強硬管理方式與越南勞工的衝突」作為一項可能的因素,似乎加速了這道進程。

IMG_1331

【一些被破壞的工廠,事後都把公司中文名稱拿掉,這也是另外一種本土化?】

對於「513事件」的成因,最主流的說法應是「反中情節」,然台灣卻作為災情最嚴重的國家,受創遠遠超過陸資(平陽268家工廠受損,陸資佔40家,但台商175家受損,並有18家遭縱火),究其原因,在我們訪談流連的各間台商會議室裡,每一名來這裡打拼的台灣中小企業主,給出五花八門的答案;在坊間,也流傳著各種謠言……。

有些人說,那是越南社會裡,不斷躍升的貧富差距下的必然;有些人說,民族主義愛國心,合理化了他們一切的愛國暴力行為;有些人認為,當地越南人,無論是否在這些工廠裡工作,看著這些台資、陸資工廠裡,高高在上薪資落差3倍左右(台籍主管約40000新台幣/月,越籍勞工6000-10000新台幣/月,越籍幹部約14000新台幣/月),當然會有種「相對剝奪感」,因而,這次也有些美資、日資、韓資工廠被砸;也有人說,越南勞工對陸幹嚴苛管理方式早有不滿,公司還曾發生過3000越南人,與200中國人打群架的事故,這次針對台商,也是針對台商裡大量聘用的陸幹;有些主管說,這些是有心人精心策動的,機車車隊從義安省下來,沿途打、砸、搶、燒,汽油錢都全額補助,也才有汽油彈的使用;有人進一步認為,在越南政府刻意縱容之下,卻演變成了意外,在他的工廠裡,打、砸、燒與搶,是先後的幾批人,居民是後來才加入搶的行列的;也有人笑道,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過程裡,哪處不是利益,現在發展起來了,新越黨的崛起,由美國那群幹部遠端操縱著這場運動,到頭來,也只是為了分一杯羹而已。諸多理由,每個人,都有自己言之鑿鑿的推論。社會是異質的,在混亂之中,諸多情緒、諸多理由,如伏流一般,可能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有些比較重要、而有些只是陪襯而已。

至少有一點,是每一名廠商沒有出入的答覆:對於「513事件」後是否離開越南,答案是100%肯定的:「一定會留下。」除了上頭提過的優勢,越南畢竟還是一個在自由貿易度上比較成熟的國家,光關稅這點就夠了,而往未來看,諸多協定如TPP、RCEP又即將於2015年生效;有些台商指說:「東協攤開,除了越南,又能去哪裡呢?」泰國適合橡膠、汽車業;緬甸才剛剛開始進入全球佈局的視野之內;柬埔寨政府貪污多、工廠罷工多,去年還死幾個人、石頭像下雨;菲律賓排華嚴重,工資又太高。關於越南政府對外宣稱數十億美金,實際上一毛沒賠的處境(同時不承認為「暴動」讓再保公司無法給付),資深華僑笑道:「談判,是比誰需要對方。」如今政府早算準你不敢走,當然不需要承認錯誤,還可以與取予求;台商這裡也噤若寒蟬,怕被報復。我們遇到的多半台商都很樂天,安慰自己說,至少停工搶救期間,是個機會重新檢視、解決老問題,整裝重新再出發的時機,畢竟,如同俗諺常常提到的那句:「危機就是轉機」。

◎台灣人的族群優越感與招募中國幹部的關係

張薇 /中山大學社會系

513台資企業損傷慘重的因素在事後有很多討論,其中一項是王宏仁教授提出的階級剝削問題、越級幹部向上流動的機會不易、陸幹高壓式管理造成越南工人的不悅。

在經過一個禮拜密集的訪談過各個513受災戶的台籍高階主管後,我發現在越南台資工廠,族群天花板是確實存在的現象,台商,越幹比例最大的是組長或是課長,在所謂的高階主管、管理階層大多都是台籍幹部或是陸籍幹部占據。在這週訪談中,我們幾乎都會問每個台商在513之後陸幹的比例會減少嗎?台商大部分的回答是─早在513之前就已經在執行”在地化”這部分了,意思是指希望能提高越籍幹部的比例,並釋放更多的幹部給越南人。但是因為培訓、語言、民族情誼的問題,大部分的台商仍然會以台灣人優先,而在513後,陸籍幹部也不會特地縮減(除了暴動後不想回來的除外),原因就是因為招不到台灣儲備幹部。

在台灣我們很常聽到國際觀、競爭力…要求大學生們增強自己的外語能力,這不外乎就是英語、日語,能說得上一口流利英文的人,我們就會產生對他的莫名崇拜感,或是會認為能在日商工作的就表示非常有能力。有位念台大商科的同學分享說:「我們同學之間也都想進去外商工作,歐美廠商喔,認為在那裏很有競爭力,大家都想挑戰自己能做到怎樣的職位、領多少的薪水,就算一開始公司只給很低的薪水也沒關係,他們都想說反正之後可以賺回來。」

IMG_1356

【當台灣大學生搶著要進入外商公司工作時,有沒有包含越南的?】

 

而在我們訪談中的主管都有一個共通的經驗就是─台灣年輕人認為到相對落後的越南工作,薪水應該要高上很多。其中一位受訪者談起,曾經打電話和台大應徵者談公司的薪資福利,第一個月給薪三萬多,之後會調到四萬以上,但是應徵者認為外派到海外工作應該第一個月就要四萬。但其實依照當地的薪資水準,一般越南工人平均薪資約台幣五、六千,台幹薪水三萬多塊,其中吃、住公司免費提供(甚至有台幹受訪者表示公司有免費提供返鄉機票)來看,這薪資在當地算是非常優渥(甚至跟台灣比起來也優渥許多,在台灣光是居住可能就會花費薪水的25%)。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台灣年輕人對於東南亞台商的想像是有明顯的民族優越感。對於歐美、日所主導的企業,台灣年輕人都爭先恐後的想進入,甚至願意領較低的薪水、當基層員工,這對於他們來說一種能在外商公司工作的榮耀感。但是當越南台商釋出中高階管理職位並開出優渥的條件對台灣年輕人招手時,卻仍乏人問津,其中理由不外乎認為當地落後、生活品質差,覺得「我們(台灣)是優越的─相對─他們(東南亞)是低劣的」,並以這理由要求起薪應該更高。

這在族群優越感的情況下,台灣年輕人不願意到越南工作,導致越南台商必須採用陸籍人士(其中還有技術跟語言因素),台灣人應該併棄掉民族優越感,嘗試到東南亞發展,也許可以找到一個自己可以發揮長才的舞台。

在台打工過的移工,回越南後會不會在台資企業工作?

黃昱翔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社會系

參訪時,一家台商的越籍幹部帶我們參觀受損的廠房,513當天和工廠被燒毀的隔天,他都留守負責聯絡。他以非常流利的華語解答我們各種疑惑,給予我們許多協助,而他在自我介紹時,提到自己曾經到台灣打工三年。於是我很好奇,如果通中越語是進入台資企業工作的優勢,加上近年許多工廠使用越籍幹部管理越南工人的本土化趨勢,學會中文的移工或許應該可以回國後如上述這位越幹進入台/中資企業工作。

雖然台灣已經凍結越籍家務工多年,但仍有許多移工到工廠工作,我在安置中心認識到的幾位越籍移工,相對於印尼和菲律賓籍的移工,中文都說得較好,一家公司也提到「十位到台灣工作過的越南人,有九個都學會中文。」越南文的許多字音都和廣義漢語(含中文、閩南語、廣東話)有非常多相似之處,句型文法與字義對應亦高度相關,又越文發音相對中文較難,因此越籍移工學習中文應該是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移工容易。

而關於移工在打工年限結束後回國的經濟生活有不少人探討過,他們或許會買能夠做生意的交通工具或做些小買賣,而藍佩嘉老師也提過女性移工的打工所得轉換成生產資本(尤其交通工具)之後,常由男性掌控,可能無法改變其性別在家庭中的位階。曾經聽過移工到台/中資企業工作與否的討論,但就目前了解的狀況似乎並不多見。

IMG_1284

【越南平陽省的一般村落景象】

在此目前暫時只能順著訪談所遇,並就現有的了解討論。早期多數工廠在南越,而移工多來自北越,離開家鄉打工不只代表外地有更好的報酬,很多時候是家鄉生活困難,但到台灣工作需要付高額仲介費,從如四方報出版「逃」等故事中可知對移工而言,「來台工作就是一次賭博」,如果運氣好可以順利工作,因為台灣的外籍廠工是跟隨台灣的基本工資調整,即便扣除高額仲介費和每月膳宿費,還是高於越南工人的平均工資水準許多。

以菲律賓移工為例觀之,菲律賓移工許多擁有大學學歷,但由於差距極大的工資水準,寧可到薪資水準較高的國家做純勞動的工作,回國後很難再回到原先可應用其學歷的工作崗位(如老師或護理師),不只是因為,也是因為很難適應低薪。也就是說,如果純就薪資而不考量個人的生涯規劃,許多越幹的薪資仍低於其在台灣打工的薪水(訪談企業之一折合台幣約14000元,當然各家廠商會有差異,只是作為比較基準,仍需其他討論)。薪資水平可能是回國後較少進入工廠的理由之一。

另外,工廠大多期望由年輕勞動力投入生產線,另一家公司就提到生產線多是用剛畢業的工人,而即便公司願意本土化,要升上幹部仍需要在同一家公司好幾年的磨練和彼此的信任基礎。最基層的生產線工人不太需要中越文皆通,只有越籍幹部或文職工作語言有優勢。到台灣工作的年輕歲月與在工廠付出勞力年輕歲月重合,打工之後回到台/中資企業的年齡重新累積年資也就比較困難,這也可能是一個解釋,但需要更多資料佐證。

在〈越南513暴動平陽省受災台商調查簡報〉中有 2 則留言

  1. 版主的文還是比較中肯,但文中所敘的:為何要用中國幹部?中所說的不盡實,台商之所以用中國幹部最主要的因素是~價格比台幹便宜,其薪資約為2萬台幣,但其中也出現很大的問題,就是90%的中籍人員在中國都是素質很差很難混生活的,並中國長期的教育洗腦下,對越南是很看得低下的,尤期對越南女員工很不尊重,幾乎把越南籍的女員工當成妓女性質的對待,衝突中這也是一種報復的發洩,尤其對中國籍幹部管理不善的台商,在這次事件中才是重災區。
    其實越南人還是把中國人和台灣人分得很清楚的,除非台商把自己當成中國人還常掛在嘴上!因為簽證的問題,越南自2010年就不再對台灣簽證半年以上的簽證!只有台商到中國大使管協辦,才可以簽出6個月~3年的簽證。因此台商被越南人認為是中國人那就沒問題了!
    因為平常中籍幹部對越南人的打罵管理+中國協辦的簽證(須要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那被打被紮那就沒有什麼疑問了!
    我們廠在河內,平常就很感覺本地人對我們台灣人和中國人是不一樣對待的!這也是台商要留在越南的原因,在越南我們台灣還是一個國,回台灣到底我們是一個國還是中國的一個地方?若說國卻無國格,連執政的國民黨都跪服在中國的屁股下,說地方呢!卻又是呆胞,被壓詐金錢的地方!台商在越南還可享受到一個國出來的商人待遇,你說台商會回台灣嗎?

  2. 1, 台灣人總是以「薪資過低、壓榨」等字眼來形容在越台商與本地人的關係,殊不知薪資乃由越南政府訂出,外商、台商也不過是照辦:越南政府年年漲,外商配合著想辦法應付逐年增長的成本也就是,此間並無任何不法,若要以此角度來扣台商道德高帽不免令人失望。

    2, 513時利用愛國主義無限上綱各種暴力行為、對工廠縱火,你從人性面想,辦公室跟現場是給不同的人進出的,一般的作業員除非必要,是不需要進到那總是開著冷氣的辦公室。而今天有一個機會,讓你可以混在群體中,對這個不屬於你的地方大肆破壞,心裡會是什麼感想?換作是你(亦即與國籍無關),若無人制止,你停的下這樣的破壞行為嗎?想想鬥陣俱樂部,想想在紐約那些給你付費砸盤子發洩壓力的地方,513跟上述一樣,只是在道德層面明顯自制力不足,畢竟這是個開發中國家,受過的平均教育程度不能跟已開發國家相提並論。

    3, 台灣人除非不得已,不喜歡出國工作是眾所皆知的事,海外市場也並沒有因為台灣人出國意願高低,就增減工作機會。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台灣人要怎麼投入自己本身的人力也是個人意願和本事,與海外能夠提供的任何機會無關,要就把握,不要別人搶得很。只是不知道台灣人自己有沒有意識到台灣島外的全球化時代,已經進行很多年了?

    4, 看到中國人對越南女性的不尊重,這是一件讓人很難過的事。雖然這些女性出生在一個開發中國家,但不表示她們就應該要為此失去身為人應得的尊重。在下認為雇用這類員工的人應該要負起部分道德教育責任,因為就道德素養來說,眾所皆知台灣人是高得多。若用公私分明當作藉口,僅利用中國籍人力而不負任何管理責任,那跟引進越南不歡迎的人物,為虎作倀豈不是一樣?

    5, 在下最疑惑的是513之後的談判,台灣不是沒有談判專家,但513這件事徹底暴露台灣人親親相護,個人私情甚於大局的各項短處,當然,散沙一盤的話有什麼好談,日頭赤炎,隨人顧好自己比較實在。遺憾。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