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康健雜誌報導,中藥房變得「又老又少」,每年幾乎都有200家左右歇業,執業者平均年齡近60歲(曾沛瑜 2016)。中藥商甚至走上街頭,並組成「中藥從業青年權益促進會」,向政府爭取權益。中藥房為何沒落,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來,必須分析歷史造成的社會條件。因此,本文從中藥房的制度發展史談起。
標籤: 中藥
馬來西亞檳城的客家中藥產業
張翰璧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19世紀是大量客家族群移民到馬來半島與新加坡的重要時期。1805年以 … 閱讀全文 馬來西亞檳城的客家中藥產業
另類眼神看凡人世界
2016年康健雜誌報導,中藥房變得「又老又少」,每年幾乎都有200家左右歇業,執業者平均年齡近60歲(曾沛瑜 2016)。中藥商甚至走上街頭,並組成「中藥從業青年權益促進會」,向政府爭取權益。中藥房為何沒落,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來,必須分析歷史造成的社會條件。因此,本文從中藥房的制度發展史談起。
張翰璧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19世紀是大量客家族群移民到馬來半島與新加坡的重要時期。1805年以 … 閱讀全文 馬來西亞檳城的客家中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