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待遇與代價:從性別觀點分析臺灣醫護工作

以寫作福爾摩斯偵探小說而聞名的英國人柯南道爾,在他獲得醫學士與外科碩士學位和執業資格後,給自己畫了一張素描。傳記作者描述畫中的內容:「只見他揮舞著自己的文憑,下面的標題寫著:「『殺人執照』」。[1]病人當然不是敵人,醫師的職志就是治療與救助病人、也不會想要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殺人執照」這四個字代表著醫師的能力與自信,也反映醫師在診間的權威和地位。然而來到現實的工作場域,醫師遭遇病人暴力相向的事件已不再是「新聞」。在醫院的權力位階關係中處於優勢地位的醫師,近年來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及壓力過大,公開要求改革。住院醫師自稱為從事血汗勞動,要求被納入「勞動基準法」,一部提供受雇勞工基本勞動權益的法律。相對來說,雖然護理是一項具有專業的工作,但是社會地位與實質待遇不如醫師。女性是護理人員最主要的勞動力。除了同樣遭受被病患或其親友語言和肢體暴力外,她們還要承擔高度的情緒勞動付出、工作對家庭及生活的衝突、及輪班造成的作息不正常和身心傷害。醫護之間待遇和代價的差異,只是反映專業知識和技術嗎?性別之間只是差異而非不平等嗎?

頂上功夫,頂真人生:美髮建教生的社會書

「明明滿是憂愁,卻又能從憂愁裡頭找到喜悅;明明盡是困難,而他們總能夠憑藉勇敢繼續劈荊斬棘。」

這是在說誰?是經歷千辛萬苦打拚成功的頭家?還是修行有成的人生典範?都不是。他們是一群十五、六歲、國中剛畢業的臺灣美髮建教生。您看過他們嗎?您認識他們嗎?您讓他們洗過頭、剪過髮嗎?

迫於家庭的經濟環境,他們參加了建教合作,一邊上學,一邊在工作現場學習,希望同時解決經濟的難題並學習到就業的技術。但事與願違,他們在工作現場的大部分時刻,其實是在勞動,無法學到技術,而且獲得的報酬不高,只能在下班後額外付費學習。然而,他們不是不知道,卻仍接受這樣的處境,甚至肯定建教合作。建教生面對不合理的待遇卻還投入,為什麼?建教合作的美意最後變成惡果,為什麼?

工作的身體性:服務與文化產業的性別與勞動展演

【張晉芬/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工作幾乎都是透過不同的身體部分來完成的,但除了職災和職業病之外,學術界其實很少討論身體和工作之間的關係。例如,護理師、看護、居家照顧服務員都是在執行照顧工作,但為什麼清一色幾乎都是女性呢?美髮設計師、美容師都是滿足人們追求美麗、時尚的行業,但為什麼她們也被要求穿戴時尚,甚至必須是美的代言人呢?再者,前述這些工作者又是如何透過各種身體技藝的學習,才能從職場菜鳥變成熟練老手?這些問題凸顯了「工作」其實已經不只是勞務輸出、把事情做完而已,而是進一步地在篩選產業自身所界定的合宜、適當的身體;而且這種身體篩選的過程也經常和既定的性/別體制息息相關。思考工作、性/別和身體之間的關係正是本書關注的主題。

將妳/你的世界變成妳/你想望的模樣──寫給我親愛的妳/你

【鄭志成 /東海大學社會系
】親愛的妳/你:要畢業了,高興嗎,緊張嗎,還是猶疑徬徨,不知所措?我相信,對大多數的妳/你們來說,妳/你們將開始懷念學校生活。因為進入職場,妳/你不能再遲到,不能再翹課,應該也不好上班時吃東西、滑手機吧!工作生活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與學習生活最大的差異是少了自由,並得面對現實,一個妳/你無法逃避,甚至殘酷嚴苛的現實世界。

魔神仔社會學

【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學系】1994年四月某晚,我約了少德來我住處聊天。我走進巷口時,他已在公寓旁路燈下徘徊,兩手各拎了一瓶紹興酒[1],腳步踉蹌,顯然又喝了一整天。少德抬頭看到我,灰白色的路燈燈光打在他頓時目瞪口呆但又彷彿心醉神迷的臉龐上,過了半晌,才驚魂未定但又半帶興奮地以台語輕呼:「姐姐是你唷!我還以為我撞見了『魔神仔』」。「魔神仔」為何/是誰?為何他會有如此的情緒反應?

台灣跟越南的勞工,哪個勞動條件比較慘?

最近民進黨政府翻修勞基法,理由是讓「勞資雙方」對於工作時間更有彈性,事實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給資方的彈性。整個民進黨的思維邏輯,就是以低工資、長工時的血汗經濟為主,以勞工的鮮血來救已經在生命末期的企業,跟以前的國民黨有何兩樣呢?

職業傷病:看不見的「工」與「殤」

我都不知道,原來你是這樣工作、這樣握梳子。

作為一個職業醫學科醫師,門診工作的內容之一,就是在判斷病人的疾病和工作有沒有關係,這個判斷牽涉到病人的疾病可不可以被勞保局認定為職業疾病,也才能申請保險給付,去補償病人因病無法工作的收入損失,以及必須額外負擔的醫療費用,在台灣工作者的職業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肌肉骨骼疾病(MSDs),這指的是影響肌肉、神經和肌腱的病症,常發生在下背部、上肢以及肩頸部,肌肉骨骼疾病不只影響日常生活,也是造成勞工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油漆社會學分析

自從去年接了「大學入門」以來,終於嚐到教「廢課」的滋味。在新生進入大學之後,學長姊在介紹學校課程時,早就灌輸了專業課程/通識課程二分的概念,只要顧好專業課程就好。所謂的「廢課」,顧名思義,就是指沒用的課,部份指的是不去上課、光靠常識也可以過關的課;部份指的是老師上課純聊天、不知所云的課;部份指的是老師上課只照課本或PPT念的,這些沒有營養、無法引起學生興趣的課統稱之為廢課,而大學入門、人生哲學、專業倫理可以說是大學生眼中「廢課中的廢課」。

女總統跟她的男性內閣們:女性人才哪裡去了?

姜貞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中華民國2016年總統大選候選人> (資料來源:h … 閱讀全文 女總統跟她的男性內閣們:女性人才哪裡去了?

高教擴張與學用落差

張峰彬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本文專屬授權巷子口社會學,不接受轉載,欲轉載者請直接與作者連絡" 博士賣雞排效應 … 閱讀全文 高教擴張與學用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