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弘、陳志柔/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這次總統大選影響民眾投票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的社會意向調查,於 2019 年 11 月 18 日至 12 月 6 日間,電話訪問共計 1,235 位受訪者,其中 959 位(77.6%)表示了他們的投票意願,相當接近最終的投票率(74.9%)。此次調查使用家用電話,採用隨機暨戶中抽樣法以這些表達意願的民眾作為基礎,我們進行了下列的初步分析。
標籤: 反送中
脫天朝之眼,解殖民心靈:從越南國家–工人關係談起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當我忙著新書《全球生產壓力鏈:越南台商、國家與工人》編輯工作時,也目不轉睛看香港局勢變化,內心非常焦慮,總是期盼結局不會墮入黑暗深坑。但是到今天為止,已經連續五個月的反送中抗議運動,每一週的衝突都在升級,從一開始的和平遊行,到這兩個禮拜警察圍攻中文大學、浸會大學、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全面用催淚彈、橡膠子彈轟炸理工大學裡頭的抗議學生,這個過程,看不到香港未來任何一絲亮光。
從反送中運動到時代革命:沒有抗爭大台意味著什麼?
【鄭祖邦/佛光大學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在民間人權陣線(Civil Human Rights Front)的號召下,香港在 6 月 9 日與 16 日接連兩週分別出現了超過百萬人以上的反送中遊行活動,人數眾多但有序的抗議畫面震撼人心。其後由於特區政府無法作出有效且具體的回應,導致出現了更多形形色色的抗議活動乃至暴力衝突,包括了佔領街道、佔領立法會、全港各分區的集會遊行、各界別與專業團體的集會、機場集會、罷工罷市罷課、包圍警署、圍堵稅務局大樓、各地連儂牆、短期眾籌的國際文宣以及許許多多的不合作運動,可以說這是一場全城動員、全民上陣的反送中運動。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是一場沒有大台、沒有特定領袖、去中心化的社會抗爭運動,完全經由網路的媒介(香港連登、telegram)讓這些自發性的直接行動持續不斷在全香港開展出來,多元抗爭策略的靈活與創意令人感到驚艷。不過,這不禁也讓我們想問,為什麼會採取這種無大台的運動狀態呢?筆者認為這與香港存在著分歧的抗爭模式以及 2014 年雨傘運動過後香港陷入的反對運動困境有所關聯,抗爭者正是以「無大台」來作為一種團結與整合香港民主運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