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邦/東海大學社會系、張仁瑋、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系】自從「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於 2012 年推動多元成家民法修正草案以來,婚姻平權的議題提升至公領域的法制攻防層次,也受各界廣為激辯。尤其在 2017 年大法官釋字第 748 號解釋後,婚姻平權修法更是各政黨無可迴避的課題,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看似不斷進展的婚姻平權運動,在 2018 年的公民投票卻遭遇重大挫敗:第10、11、12等「反同方」公投案獲得通過,但第14、15等「平權方」公投案並未通過。
標籤: 同志婚姻
看見有血有肉的欲望性公民
【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系;王秀雲、黄于玲/成功大學醫學系】自從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於 2009 年提出多元成家法案以來,關於同志組織家庭、生兒育女的能見度大幅提升,但捍衛「傳統家庭價值」的反對聲浪不曾停止,甚至透過組織化的行動阻擋同婚入法。在這波關於同性婚姻的辯論中,雙方從臉書、Line 等社群媒體激戰到各級學校講堂、街頭宣講、家戶拜訪、大規模集會遊行,甚至分別提出(反)婚姻平權公投提案。(反)同婚運動在短短一年間不僅動員了台灣社運常見的行動策略,甚至一再翻新動員劇碼。然而,這些激情對立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讓我們無法忽視同性親密關係、同志權利甚或廣義民主政治的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