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訪位在雲林縣的臺糖虎尾糖廠,會發現廠區內有兩座以紅磚砌成的巨大環形建築。斷垣殘壁的外牆,佈滿碧綠的爬藤植物,似乎隱含著許多歷史故事。實際上,這兩座建築是「酒精槽」,用來儲存工廠生產出的酒精。糖廠內出現酒精槽看似突兀,但有其獨特的歷史意義。這就要回到製糖業鼎盛的日本時代,在既有的產業基礎上,日本人引進機械化,大幅度提升製糖的速度與產量。而製糖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副產品「糖蜜」。原本作為工業廢品的糖蜜,隨著技術的革新,臺灣業者將其轉製為飲用的糖蜜酒或工業用酒精,大量銷售至日本國內。然而1930年代開始,日本發動一系列的對外戰爭,需要龐大的燃料資源,確保各式機具的運作。日本在缺乏石油資源的狀態下,又遭受能源禁運的打擊,內閣不得不尋找替代燃料,「無水酒精」在1933年的燃料協議會被提出。僅要將原本的工業酒精,經過蒸餾並脫水,便能製成可與汽油混合的新興燃料。配合政府的軍需產業政策,各大製糖會社擴建酒精工廠。換句話說,糖廠內的酒精槽揭示原先生產民需產品的業者,如何在短時間內轉為生產軍需產品,讓我帶大家進一步討論這個有趣的歷史過程。
標籤: 國家
奇蹟之後:如何研究與治理台灣的經濟衰退?
台灣戰後曾經歷長達四十年的經濟成長,創下1963 年至 1996 年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超過9%之紀錄的「經濟奇蹟」,違反馬克思主義依賴理論的預測,引起國際學界關注,將台灣視為第三世界發展的成功典範。在上述脈絡下,台灣經濟社會學研究蓬勃發展,或可稱之為「奇蹟典範」(miracle paradigm)。
教科書與天然獨世代:媒介真實VS.生活現實
廖珮如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生活在這個高度媒介化的社會裡,我們每天生活都與媒體科技、媒體訊息脫離不 … 閱讀全文 教科書與天然獨世代:媒介真實VS.生活現實
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上)
楊佳羚 /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 這是一篇拖延許久的文章,起源於法國查理週報編輯總部被攻擊的事件(結果不小心寫長 … 閱讀全文 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上)
印度洋的風為誰而吹:一個有關族群、國族和帝國性的想像
林秀幸 /交通大學客家學院人文社會學系 我並非出於自願的到這個印度洋的小島做田野,而是我身在客家學院。我們院長 … 閱讀全文 印度洋的風為誰而吹:一個有關族群、國族和帝國性的想像
台灣飲、用水的前世今生:從國家化到市場化
黎德星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系 甲午戰後,依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接收台灣的6,194軍 … 閱讀全文 台灣飲、用水的前世今生:從國家化到市場化
社區營造改變社區了嗎?國家與中介團體的角色
王明輝 /澎湖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近年來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福利社區化」等政策,其目的是希望基層社區組織 … 閱讀全文 社區營造改變社區了嗎?國家與中介團體的角色
他者的意義網,朝廷的正義劍:關於「邪教」,社會學說的其實是…
黃克先 /台灣大學社會系 ◎楔子:一宗被「合理」解釋的慘案 在引發全台人心惶惶的北捷隨機殺人事件 … 閱讀全文 他者的意義網,朝廷的正義劍:關於「邪教」,社會學說的其實是…
多元成家不是核子彈:性別101的四堂課
廖珮如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政府自從2004年頒佈《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來,部分基督教人士組成了真愛 … 閱讀全文 多元成家不是核子彈:性別101的四堂課
祖先無從選擇,幸福可以追尋
紀駿傑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前陣子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率團前往中國,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時,為了討好 … 閱讀全文 祖先無從選擇,幸福可以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