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臺大教授郭明良、校長楊泮池論文疑似論文造假、掛名一事,引爆學術界的倫理話題,再度重創臺灣國際學術形象。回家吃飯時,母親突然冒出一句話:「臺大教授的論文都是抄的哦!」我嚇了一跳,回說:「沒有啦!只有少數人,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母親半信半疑,大概覺得如果連校長都涉入抄襲,一般教授更不用說,特別是連兩任臺大校長都爆出倫理問題,很難相信教授的清白。我才驚覺倫理事件在社會上對於學術界的殺傷力,對於只受過初等教育的母親而言,媒體是重要的資訊來源,構成民眾仰望學術象牙塔的印象,在市場或巷尾聊天時,再將事件誇大放送,造成民眾對於專家學者的不信任。
標籤: 學術
社會運動的研究有用嗎?
何明修/台大社會系 這學期我在台大社會系開了一門大學部的「社會運動」課程,在期中考時,我特意出了一個沒有標準答 … 閱讀全文 社會運動的研究有用嗎?
小國的學術魔球:評黃樹仁〈小國的學術困境〉
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南港小學者:我做了一個夢… 黃樹仁老師過世之後約 … 閱讀全文 小國的學術魔球:評黃樹仁〈小國的學術困境〉
從恩惠到權利? 讓學術審查面對司法審查的一場社運SOLO
陳竹上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A、2014/03/02傍晚的一通電話 「科學權力監督聯盟…? … 閱讀全文 從恩惠到權利? 讓學術審查面對司法審查的一場社運SOLO
台灣為何沒人才?人才危機的體制與文化根源
林文源 /清華大學通識中心 又接近畢業季節了,每年此時,媒體都會開始關注高學歷高失業率現象,檢討台灣每年近三十 … 閱讀全文 台灣為何沒人才?人才危機的體制與文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