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謙卑面對「人類世」之生態危機?:靈性轉向的宗教生態反思

2022年11月,第27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7)在埃及落幕,面對當前氣候變遷所帶來之各項生態與生存危機的急迫感,除了在國際政治與全球經濟體制層次有多元制度行動者積極進行角力與協商之外,許多國際宗教領袖與在地宗教團體也不落人後,不僅積極以宗教身分呼應COP27展開政治談判,也試圖從宗教、信仰與靈性的立場,提出宗教生態立場出發的反思,敦促各國領導人對氣候變遷採取積極行動。像是在COP27期間,有來自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和佛教在內的宗教信仰代表齊聚倫敦,倡議世界各國領導人必須對當前氣候現狀採取氣候懺悔行動;又或,在COP27的會場外,亦有宗教促進和平組織(Religions for Peace)、巴哈伊國際社群、聖公會與發源自臺灣的慈濟,共同組織了一場「透過道德、跨世代、跨部門來實現回應氣候變遷的雄心」(Realizing Ambition through Ethical, Intergenerational and Multisector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rises)之會外座談。如今,越來越多的宗教、信仰與靈性社群對氣候變遷議題展開積極的回應,而宗教社群所帶動的宗教生態或靈性生態反思如何可能對氣候變遷的現實有所貢獻呢?

超乎你所求所想的「同志」╳「基督」 (下)

很多非基督徒會問:既然教會這麼反同、恐跨,為什麼同志、跨性別基督徒不乾脆離開教會,就不會受到每日每週來自四面八方的敵意和傷害了? 社會學中有個概念叫「非預期結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也就是一項社會行動或機制表面上的目的或功能,跟它潛在可能發生的目的或功能,不必然一致。 有時候,看似美善的功能,可能導致負向的結果。例如,當1950年代以自由主義學風設立的東海大學,在戒嚴時期堅定拒絕國民黨威權的政治勢力涉入校園,具有進步、自由的時代意義。但到了2012年,反同志教育運動興起時,卻經由校牧室的牽線,讓東海校園的教室搖身一變,成為訓練「反同精兵」的練兵場,藉以阻擋性別資訊的自由傳遞。 相反地,負向的行動或機制,也可能產生了積極、建設性的「非預期結果」。《當同志遇見耶穌》中集結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是在性壓迫、性別歧視的教會生活中,同志、跨性別基督徒每每「轉角遇到神」,在壓迫、受苦中,經歷神蹟救贖的動人見證。

超乎你所求所想的「同志」╳「基督」 (上)

人常習慣把自己不熟悉的東西簡單化,用片面的刻板印象來化約理解複雜的人事物。在2009–2020年間,當台灣社會面對總統大選等級的「挺婚權」(同志/性平運動)與「反同婚」(護家/愛家運動)的政策辯論和「屬靈爭戰」時,「同志」和「基督徒」兩種身分受到嚴重的刻板化約,造成許多誤解、無知、傷害、排除與集體不信任,連帶拖累「基督信仰」在台灣的社會意義,負面影響甚至延續到《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簡稱同婚法案)於2019年通過後的台灣社會,至今仍餘波盪漾。 《當同志遇見耶穌》的出版,集結了23個故事,呈現了23位基督徒LGBTQI同志(包含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酷兒與雙性人/間性人)細膩、真摯、動人的自我敘說和批判反思,透過感性表達及理性分析,他/她/TĀ們用生命影響生命,幫助我們打破刻板印象,挪除眼中的梁木,聆聽彼此交織、豐富的生命故事——那些,性/別與「基督」信仰的意外相遇。

女性比男性更信仰宗教嗎?為什麼?

綜觀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等世界主要傳統宗教,我們發現,不管在經典教義、教團權力結構、或者宗教日常生活的實踐規約中,女性通常都處於較低的地位;儘管如此,女性卻似乎比男性更熱切於投身宗教信仰。美國的Gallup調查早在1930年代就顯示,女性通常比男性的宗教信仰更堅定、更會規律參加宗教儀式、也更熱切參與教會事務;而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

鞭炮地毯

前些日子住家附近有神明的繞境活動,鼓樂聲、鞭炮聲陣陣喧囂,吸引我出門觀看。或許是小時候居住在鄉下的經驗,我對於廟會活動常常有種親切感,特別是在心情不佳時,廟宇環境中的聲音與氣味,甚至具有撫慰的作用。不過,許多人對廟會的感覺與我不同,廟會活動中的許多元素跟現代社會生活的某些特徵有所衝突,給許多人帶了不悅,形成了廟會文化與現代性之間的難解衝突。

拜拜拿不拿香,是公共議題嗎?

齊偉先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14年八月份,台北行天宮貼出公告「提倡修德與問心敬神,為落實環境保護」, … 閱讀全文 拜拜拿不拿香,是公共議題嗎?

信宗教,得憂鬱?社會學如何解析信仰與憂鬱症之關係

范綱華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宗教與憂鬱症的關聯是正?是負? 宗教信仰與憂鬱症有什麼關聯?身為現代人,要找 … 閱讀全文 信宗教,得憂鬱?社會學如何解析信仰與憂鬱症之關係

他者的意義網,朝廷的正義劍:關於「邪教」,社會學說的其實是…

黃克先 /台灣大學社會系   ◎楔子:一宗被「合理」解釋的慘案 在引發全台人心惶惶的北捷隨機殺人事件 … 閱讀全文 他者的意義網,朝廷的正義劍:關於「邪教」,社會學說的其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