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化 ‧ 審美與距離:Simmel的社會形式美學

【洪儀真/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文化社會學者Eduardo de la Fuente在其《社會學與美學》裡提及,我們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審美化 (aestheticization) 過程,以至於當代社會的各種形式越來越像一件藝術品。德國哲學家Wolfgang Welsch也指出類似的趨勢:當代無疑歷經一種美學的膨脹,從個人生活的風格化、商品與城市的設計化,進而擴展到思想與論述的美化與感性化。現實因素日益明顯與審美產生締結,整體的社會現實,逐漸可能被視為一種審美的建構 (aesthetic construction),審美活動不再僅限於純文藝與精緻文化的範疇,而是普遍滲透於每個尋常角落。創造性的日常生活美學 (Everyday Aesthetics) 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與實踐,也帶動社會學者開始將「審美」當作新興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