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直接描繪內山的老年生活步調,我會說那是「時速二十公里」。 我於2018年十一月至2020年三月在台南東山一個淺山農村「內山」。本文回顧田野步行產生的交流,我偶然關注到阿公們在「時速二十公里」的騎乘移動中進行了短暫卻深刻的社交,以此帶出老年男性的感官經驗、1970年之後的空拍影像、1947-2019年地區人口統計等多重視角帶出內山的社會變遷。
標籤: 情感
從作為禮物的清明上河圖,看不同時空的社會情感
這幾年台海兩岸的博物館界,對《清明上河圖》有不少的活動與討論,甚至在台北故宮官方網頁上,還有專屬於《清明上河圖》的情境區。很多人會意外,怎會有這麼多不同的《清明上河圖》?其實現存的《清明上河圖》,可能超過卅個版本,光台北故宮就有七個版本,這裡列出來的只是其中的四個版本,分別是最常看到的清院本(第一張)、張擇端簡本(第二張)、仇英本(第三張),與沈源本(第四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