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昇/輔仁大學社會學系】這篇短文特別聚焦於經濟脆弱族群(economic vulnerable groups)與債務(debt)的關係。台灣在 2003 年的 SARS 爆發時,算是重災區,在經濟、社會層面付出的代價十分龐大。這也可理解台灣對 COVID-19 為何如此謹慎,並且迅速動員防疫體系。畢竟 2003 年的心理陰影並沒有散去,社會的防疫意識仍很強烈,面對這次 COVID-19 的疫情,經過 17 年的準備,我們幾乎可以大聲的說,補考及格了。但必須謹慎的是,如果全球疫情沒有停緩,造成體系性的衰退,那將會使大量脆弱族群往債務族移動。
標籤: 武漢肺炎
防疫共同體的生命政治(COVID-19論壇系列)
【陳嘉新/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COVID-19 自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國通報第一個案例之後,截至本文完稿時間,全球個案數已經逼近四百萬,來勢洶洶,迄今仍無終止之勢。目前此感染症仍無有效療方,也沒有疫苗可以注射預防,因此各國針對可能感染者的因應之道,還是處理傳染病的傳統做法,也就是偵測可能的案例、隔離已確認的患者、並提供支持療法等等;至於針對未感染的一般民眾,則是強調呼吸道感染的普遍防護(universal precaution),也就是勤洗手、戴口罩,以及維持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