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耳熟能詳的石油危機、前幾年的稀土禁運、到現在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之間仍在進行式的湄公河奪水糾紛,環境資源一直是國際政治經濟衝突的導火線與催化劑。沒有水,就無法滋潤土壤,無法蘊化作物,無法生產糧食,無法填飽人的肚子,飢餓使勞動力無法維續,也帶來社會動盪、擾亂經濟發展。任何人、社會、國家都不願承擔環境變遷與資源匱乏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環境及其資源做為人類與經濟存續的條件之一,不僅以災難、汙染等樣貌影響我們,也隱身在所有農工業生產活動以及生活的物質基礎之中。當18世紀後半英國邁向工業化後,整個世界也逐漸捲入工業資本主義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各國在世界之中競奪與運用資源的能力所帶來環境資源的差異,也使各國工業化的經驗大相逕庭,形塑各自不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樣貌。
標籤: 殖民
為何經歷皇民化的台灣人支持國民黨:價值競合的台灣政治
今年又到了縣市長選舉年。在台灣,國族認同一直是選戰裡經常被喚起的議題。猶記得上屆台北市長選舉時,柯文哲祖父母的成長背景不小心成了一段插曲:批評者以其參加過皇民化運動,暗示其擁有「日本人」認同而質疑其國家忠誠。就選戰「策略」而言,這樣的操盤註定是失敗的。
教科書與天然獨世代:媒介真實VS.生活現實
廖珮如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生活在這個高度媒介化的社會裡,我們每天生活都與媒體科技、媒體訊息脫離不 … 閱讀全文 教科書與天然獨世代:媒介真實VS.生活現實
台灣飲、用水的前世今生:從國家化到市場化
黎德星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系 甲午戰後,依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接收台灣的6,194軍 … 閱讀全文 台灣飲、用水的前世今生:從國家化到市場化
看見社會,在瘟疫蔓延時
簡妤儒 /台灣大學社會系 如果不是因為伊波拉病毒(Ebola)在西非蔓延好幾個月,致死率將近五成,奪走了超過四 … 閱讀全文 看見社會,在瘟疫蔓延時
歷史、比較與因果:從遮打革命與太陽花運動的比較談起
湯志傑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隨著香港佔中爭真普選的運動演變為西方媒體所稱的遮打革命,不少國內外的觀察家紛 … 閱讀全文 歷史、比較與因果:從遮打革命與太陽花運動的比較談起
看不見的恐怖攻擊
趙恩潔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沒有一份關於文明的記載,不同時也是關於野蠻主義的記載。正如那樣的一份記載並無法免於 … 閱讀全文 看不見的恐怖攻擊
青年Bourdieu的阿爾及利亞之旅(二):戰地田野、攝影之眼與後殖民社會學
邱炫元 /政治大學社會系 ◎殖民社會的連根拔除與饑饉苟活 這些存放在幾近40年鞋盒中的照片,被重新取出、編目整 … 閱讀全文 青年Bourdieu的阿爾及利亞之旅(二):戰地田野、攝影之眼與後殖民社會學
青年Bourdieu的阿爾及利亞之旅(一):戰地田野、攝影之眼與後殖民社會學
邱炫元 /政治大學社會系 “我對(1960年代)社會學場域的感知,多半要歸功於我的社會與學術軌跡,將我引領到那 … 閱讀全文 青年Bourdieu的阿爾及利亞之旅(一):戰地田野、攝影之眼與後殖民社會學
Lingua Franca:台灣學界使用英語文有問題嗎?
莊雅仲 /交通大學客家學院 1990年代美國有一份專門報導和評論學院生活的雜誌叫Lingua Franca ( … 閱讀全文 Lingua Franca:台灣學界使用英語文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