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這次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球流行病疫情(以下簡稱全球疫情)已經發展到相對穩定的階段,部分國家考慮逐漸解除疫情管制,由於其擴散規模與死亡人數,遠超過過去的 SARS、MERS 等冠狀病毒與 H5N1 等流行性感冒,加上在網際網路的科技發展下,帶來共時性的資訊傳播與跨國公共政策比較,為公共衛生或災難相關的比較社會學,帶來一次理論驗證之機會。更難得的是至今為止,台灣在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下,及早採取防疫政策而且成效卓著,對日後兩岸關係、國家能力建構、公民社會角色、與台灣中長期的產業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將有相當大的影響與啟示。本文將簡要回顧全球災難歷史,從疫情發展驗證災難社會學重要發現,最後,筆者將簡要討論台灣社會後疫情的因應策略。
標籤: 災難
沉沒的船‧沉沒的韓國? 從世越號看韓國社會與文化
何撒娜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4月16日那天,當時仍在韓國某大學裡任教的我,有二堂大學部的課要上。我一如往常地一 … 閱讀全文 沉沒的船‧沉沒的韓國? 從世越號看韓國社會與文化
能源使用的新思維:小即是美
邱花妹 /中山大學社會系 事實上我們正有意且故意積存毒性物質,冀望有朝一日或許能有辦法對付它。我們正責成未來世 … 閱讀全文 能源使用的新思維:小即是美
恐懼的修辭:恐怖主義與民主的反挫
董建宏 /中興大學景觀學程 ◎恐怖主義造成的最大創傷:恐懼的形成 這不知已經是在911事件後,我的第幾次通過洛 … 閱讀全文 恐懼的修辭:恐怖主義與民主的反挫
核電生死簿:苦難的分佈
王宏仁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 ◎為何苦難要由蘭嶼人獨自承受呢! 上週四,蘭嶼的反核運動媽媽希婻‧瑪飛洑(Sin … 閱讀全文 核電生死簿:苦難的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