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改變的力量:「社會學出社會」新書座談

「社會學出社會」是今年二月初的新書,集合了三十位臺大社會系系友的職涯故事。由臺大社會系主任林國明主編,六位大學部學生採訪撰寫,再由劉定綱系友創辦的奇異果文創出版。這本書剛出版便接受到熱烈的迴響,劉定綱說許多正在『思考職涯』的讀者,表示自己原先的焦慮,在看完這本書後轉變成信心。其他系所也躍躍欲試,想要將畢業校友的故事集冊出版。

【活動紀錄】社會學在永續職涯中為什麼有用?九位臺大社會系系友永續職涯分享

超過四萬人響應今年(2022年)世界地球日RA100地球解方的系列論壇,顯見永續議題已經成為臺灣民眾關注的重大議題,不只是民間單位與公部門,更有許多永續標竿企業也參與這場盛事。 隨著這股國際趨勢,加上國家制定相關法規,越來越多企業增聘永續相關職位,ESG人才也成為炙手可熱的對象。根據《遠見雜誌》2022年的調查結果,有40.8%企業將ESG議題納入董事會議程。而據國際能源署(IEA)在2021年5月發表的《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報告指出,淨零排放將帶動企業對再生能源的投資,預計到2030年將為全球創造1,400萬個職位。 ESG是3個英文單字的縮寫: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三大面向裡,S強調了永續轉型的社會面,這包含的不只關心企業的性別平等、員工福利推進,也強調企業的社會投入,其中重視的公平正義價值與社會學不謀而合。 臺大社會系環境社會學的授課教師劉仲恩注意到了這股趨勢,鼓勵學生畢業後投入永續產業,成為綠領人才。上週三邀請到九位臺大社會系畢業校友,至課堂分享他們現職的永續產業工作內容,呈現社會系所學的技能與關懷如何應用於工作之中。

作為提供「技術」與「知識」的社會學:政大2018小畢典

【鄭力軒/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很榮幸被邀請在這裡致詞。首先恭喜各位完成大學的學業。在大學這個階段,學生不只學習新的技能與知識,也形成了面對自己人生與整體社會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在教學以及課堂外的互動中,我常為各位巧思所驚喜,也看到許多同學嚴肅認真地面對自己生命和整體社會的許多挑戰。我相信各位在這四年中,累積很多新的知識,但也產生不少新的疑惑;建立了很多新的人際關係,但也產生了很多新的煩惱;對很多議題產生新的關懷,但也對過去習以為常的想法產生新的質疑與不安。大學生活中除了課業外,其他包括社團、情感以及社會政治參與,都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