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PTT 常見的熱門文章中,有一類型就是在探討臺灣到底算不是算是「先進國家/已開發國家」,還是只算一個「後進國家/開發中國家」。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研究告訴我們,這樣的爭論之所以常常會出現在大眾討論的版面上,正是在於一種根深蒂固的社會科技想像──沿著科技發展來衡量自己並且想像未來。如果回顧科技政策與戰後臺灣發展的文獻,一個非常鮮明的討論軸線會浮現出來: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夠追趕上西方先進國家?該如何進一步的發展自身的社會、經濟與工業?簡單來說,我們該如何進行「現代化」的重要工作?可以說,關於現代化的追求與後進國家的自我認同,形成了我們在戰後五十年內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討論的基本調性。更具體的來說,在「科技發展」的議題上,更是居於主流論調的地位。其實這樣的現象並不只限於臺灣,韓國鄉民也很喜歡問相類似的問題。舉例來說,韓國在戰後發展的歷程,也喜歡將科技的發展等同於工業的進展與技術面的進步,追求一種以國家總體作為單位的「發展」與「進步」的觀點。瞿宛文將上面這種以「落後的羞辱感」所映襯出來「集體追趕的衝動」稱為「發展意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上,我們很能夠理解社會科技想像(sociotechnical imaginary)的存在——它是那些渴求、嚮往的想像,經由科技而「經濟要發展、工業要現代化、社會文化要進步」,成為了跨越政黨組織與社會團體藩籬的共通語言。這是戰後臺灣社會在進行討論與彼此對話的時候,不可或缺的語言要素,也是在進行政治宣傳時,往往能夠勾引民心的響亮口號。
標籤: 科技
全都錄的人生:從《黑鏡》談「數位生活記錄」的倫理
記憶長存,還可搜尋、檢索、刪除、甚至植入偽造過的資訊。這樣的世界,你喜歡嗎?英國科幻影集《黑鏡》(Black Mirror)第一季第三集“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就勾勒了這樣一幅光景。當時的世界,幾乎所有人都會在耳後植入一個晶片(稱之為“Grain”),晶片上存有你經歷過的所有景象,“Live, breathe, smell, full-spectrum memory”,按下按鈕就可讓想回顧的影像在你眼前、或傳輸到螢幕上播放。
導航為何會導到迷航?技術哲學教我們這樣看
車用導航裝置大約在1998年左右進入台灣社會。到今天,隨著智慧型手機與行動上網的普及,人們即便沒有購置車用導航裝置,都能夠透過手機與導航APP或Google地圖的搭配,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 然而,不同於導航裝置剛進入台灣社會的前幾年,新聞普遍報導這種新科技的強大威力與便利之處,晚近我們越來越常看到本應「導航」的裝置卻帶人迷路的新聞。跟著導航卻走進死巷已經稀鬆平常,掉進水溝、衝進田裡這類重大事故也時有所聞。雖然導航裝置帶來的「災難」越來越被當成笑話看待,甚至人們會以「三寶」行為,來形容這些被帶到迷航的苦主,但這種歸咎於個人的解釋,除了表達出偏見之外,恐怕對理解這一現象毫無助益
人口學知識、生殖科技與少子女化的東亞
東亞是全世界晚婚不婚、少生不生最顯著的區域,各方也在探索理由,思考對策。大部份的社會科學研究,是從社會價值改變、性別分工特性、經濟上的不平等,以及社會福利政策缺失等等來理解此現象(Raymo et al. 2015)。例如,有些研究顯示,即使人生的選擇多樣,東亞對於婚姻與育兒的價值與做法仍然十分傳統,國家仍採取「家族主義的社會福利政策」,照護、教育與住房常需要個別家庭支出,這使得「進入婚姻、養兒育女」的選項,變得十分缺乏吸引力。東亞各國工時過長、職場性別分工僵化、工作的前景堪憂,也讓年輕人在婚姻市場上缺乏心力經營,而經濟弱勢的年輕人更容易處於戀愛與結婚機會的劣勢。不婚不育對於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年金制度運作、社會連結等等都可能有重大影響,東亞各國也陸續提出催婚催生的政策,但顯然成效有限。
遊戲之外:Pokémon、隱私與國家安全
張耀中 /澳洲Monash University 犯罪學系 神奇寶貝(Pokémon,現稱「精靈寶可夢」),為 … 閱讀全文 遊戲之外:Pokémon、隱私與國家安全
Pokemon GO、擴增實境與遊戲的社會學意義
黃厚銘/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壹、前言:Pokemon GO、科技與人類天命 Pokemon GO已經是全球六 … 閱讀全文 Pokemon GO、擴增實境與遊戲的社會學意義
捕獲婉君:網路「鄉民研究」的評析
黃厚銘 /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緣起:資訊社會研究與台灣社會學家的退卻 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婉君你好嗎?》為臺灣近 … 閱讀全文 捕獲婉君:網路「鄉民研究」的評析
多樣化社會:以創造未來取代屈就當下
陳國華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 我們大概都已經知道全球化加上資訊化帶來了加速的創新、即時的訊息、主動的學習,以 … 閱讀全文 多樣化社會:以創造未來取代屈就當下
組裝技術物、組裝社會:我的科技社會之旅
楊弘任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從社會學跨入科技與社會 (science, technology and … 閱讀全文 組裝技術物、組裝社會:我的科技社會之旅
竹科園區零工會的奇蹟背後:個別化的勞資關係
林倩如 /紐約州立大學濱漢頓分校社會學系 若要討論台灣勞動體制的轉變,大部分的台灣學者都將焦點放在1987年解 … 閱讀全文 竹科園區零工會的奇蹟背後:個別化的勞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