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政策的劃界效應:以德國家庭移民為例

【徐婕/台灣大學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歐洲各國在 2015 年難民危機高峰的衝擊下,面臨內部社會潛在族群分化的危機,除了重新檢視開放入境規範並限制總量外,官方喊出的融合口號更是不絕於耳。而德國為因應短時間內大批難民入境,主張的融合政策力圖透過語言學習、技職訓練及實習讓難民盡快重新就業,藉職場參與融入德國社會。但融合政策並非因難民危機而起的新產物。西歐各國的融合政策行之有年,只是對象多為因家庭團聚而前來且不具歐盟公民身分的第三國國民(third-country nationals)。這些以促進融合、提倡外來移民瞭解地主國文化為名的機制,除了入境後的語言文化課程外,德、荷、法、英、奧、丹麥等國施行的境外(即入境前 )語言測試其實更被視為「移民把關」(gate-keeping)的一環。就政策立意面來看,以上這些歐陸國家從早期強調外來人口單方面同化並接收地主國社會民族文化內涵,中期推行多元文化共容並行,以至今日首重外來移民需熟悉地主國政體法治制度,以公民價值為導向的融合概念。

別再漂了,來談真正的人口遷移

【葉高華/中山大學社會系】最近臺灣掀起一波討論人口遷移的熱潮,然而當中有許多言論逞臆而斷,缺乏科學根據。本文問三個問題:1、南部人口真的流向北部嗎?2、人口遷移就是「漂」嗎?3、用勞保資料看人口外移恰當嗎?答案是:1、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流向,但是1990之後已經不再流向雙北,更多是流向桃園、台中;2、人口遷徙跟「漂」是兩回事;3、用勞保資料根本是嚴重錯誤。

就從偶然開始:關於研究的一些反思

林平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 導言 我的博士論文是關於在中國大陸的台灣人,在博士訓練過程當中,常常被人 … 閱讀全文 就從偶然開始:關於研究的一些反思

什麼時候,男人也會怕女人?

龔宜君/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人免費跟你睡覺...。」;「哪天女朋友跟你真的翻臉,你 … 閱讀全文 什麼時候,男人也會怕女人?

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上)

楊佳羚 /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 這是一篇拖延許久的文章,起源於法國查理週報編輯總部被攻擊的事件(結果不小心寫長 … 閱讀全文 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上)

捷克的越南移民:社會融合與認同

鄭得興 /東吳大學社會系 越南移民不管在台灣或在捷克,皆是重要的移民族群。在捷克,越南移民是最大的亞裔移民社群 … 閱讀全文 捷克的越南移民:社會融合與認同

台灣黑狗兄的經濟未來:隱形冠軍

鄭志鵬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社會學研究所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3年4月在院線上映的《台灣黑狗兄》這部 … 閱讀全文 台灣黑狗兄的經濟未來:隱形冠軍

越南513暴動平陽省受災台商調查簡報

王宏仁 /中山大學社會系 上個禮拜一開始,我跟不同學校的幾個同學一起去越南,進行「513事件台商訪問調查」,除 … 閱讀全文 越南513暴動平陽省受災台商調查簡報

馬來西亞檳城的客家中藥產業

張翰璧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19世紀是大量客家族群移民到馬來半島與新加坡的重要時期。1805年以 … 閱讀全文 馬來西亞檳城的客家中藥產業

以政治意志堅持非賣品的人生

楊佳羚/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 這次的太陽花學運與公民運動中,出現了「台灣不賣(Taiwan is not fo … 閱讀全文 以政治意志堅持非賣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