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不平等的心理學

【張硯評/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貧窮是許多社會問題的主要根源⋯⋯嗎?我們普遍相信學生學業落後、成人或青少年犯罪、公共衛生與疾病等等問題,都與貧窮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原因似乎很合理:因為家裡沒錢,學生放學後要打工、幫忙家裡生計,也就相對缺乏時間溫習功課。沒讀書,成績落後大概也只是剛好而已。另一方面,經濟地位低的家庭可能也沒有能力在孩童進入正式教育、讀小學以前,透過先修、補習、「全腦開發」幼兒園、甚至「補充大腦需要的營養」等方式,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進了小學,第一次考試時就失去信心,往後也就更放棄學業了。至少奶粉廣告都是這樣恐嚇爸媽的。

「貧窮世襲」與「霸凌」何干?原來都是「有關翻身」的困局

貧窮世襲和霸凌是報章雜誌最常報導的兩個「獨立」的社會現象。尤其是當這些社會現象展現在青少年的生活經驗上時,更讓整個社會「觸目驚心」,好像台灣社會已經到了令人驚恐的窮途末路一般。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毋庸置疑,這些展現在台灣青少年身上令人「束手無策」的現象,吾人確實應該關心,在社會找不到真正有解的出路而感到驚恐前,吾人有必要潛心檢視「貧窮世襲」和「霸凌」這兩個惱人的困境,試著找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