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運動中的種族迷思:黑人真的天生神力?亞洲人真的天生體能差?

「種族」和膚色,對於人的「運動天份」有沒有任何關連,在大眾媒體和線上社群,時有討論。尤其在能見度最高的幾項運動中,許多黑人球員的成就,讓不少人認為,他們的「身體素質」或「基因優勢」,是他們得以在運動場上成功的主因。最近在運動網站《動誌》上的一篇題為「為什麼黑人選手主宰多數運動?帶你解密他們『跑得快又跳得高』的原因!」的專題報導,試圖用「科學」的角度,探討「種族」在運動賽場上,是否真的是一個可以左右競賽勝負的變因。文章一開頭,就給了一個很肯定的答案:

足球爆冷門?補記世界排名的政治經濟學

【吳家裕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溫健民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本文是賽前公布的〈勁旅與弱腳:世界足球排名的政治經濟學〉一文的補記。大家對於本屆世界盃前段結果,相信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這屆世界盃非常刺激,小組賽出線結果往往是最後一輪分組賽事中最後數分鐘才能決定;恨的是時常出現貌似「爆冷門」的局面,冰島迫和阿根廷、德國敗於墨西哥與南韓腳下、日本出線等令大家跌破眼鏡。

找回女人味:女性與運動的矛盾情結

2016年夏季奧運會甫落幕,臺灣唯一一面金牌由女子舉重選手許淑淨奪下。檢視過去臺灣參與奧運歷史,女性運動員是主要的奪牌者,然而,女性選手為了獲得獎牌,必須經歷艱苦訓練歷程,不過,媒體報導總聚焦在其容貌、體型,並隨著個別運動員「女性化外表與否」而發展出不同的評價。

「路跑」的資本主義:台灣本地的初步觀察

張烽益 /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 跑步與路跑,是不同的。跑步有可能會是在封閉的田徑場當中,以正式競技規則的方式 … 閱讀全文 「路跑」的資本主義:台灣本地的初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