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順楠/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斯分校(UC Santa Cruz)社會學博士候選人】在台灣,糙米有兩種形象,對一些老一輩的人而言,糙米是貧窮、買不起白米的人才吃的米,因為在白米得以大量生產之前,糙米是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的主食。然而,對年紀較輕的族群而言,糙米代表的卻是一種健康食物,因為糙米含有膳食纖維和各種營養素,也比較不容易造成血糖急速升高。這種將糙米視為健康食物的看法,這幾年來也出現在菲律賓,尤其,從 2013 年開始,菲律賓政府展開了一波全國性的糙米飲食推廣運動,鼓勵消費者少吃白米、多吃糙米,並且列出糙米飲食的三大好處 —— 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好、可以提高國家的糧食自給率、也讓農民有更好的收入。這個推廣活動的菲律賓文名稱 RICEponsableAKO 也呼應了這三大好處,中文的意義大概可以詮釋為「我會負責任地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