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同」逆襲:政黨傾向與婚姻平權態度的關聯

【王維邦/東海大學社會系、張仁瑋、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系】自從「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於 2012 年推動多元成家民法修正草案以來,婚姻平權的議題提升至公領域的法制攻防層次,也受各界廣為激辯。尤其在 2017 年大法官釋字第 748 號解釋後,婚姻平權修法更是各政黨無可迴避的課題,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看似不斷進展的婚姻平權運動,在 2018 年的公民投票卻遭遇重大挫敗:第10、11、12等「反同方」公投案獲得通過,但第14、15等「平權方」公投案並未通過。

女力當道?女性參政背後的虛與實

【唐文慧/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十一月剛落幕的地方選舉,臺灣產生了七位女性縣市首長,而且清一色是國民黨提名的當選人。中央社新聞並以「女力當道」來形容這次的結果。特別的是,這次縣市長的選舉,民進黨只提名一位女性,且慘遭落敗,相較起來,國民黨不但大量提名女性,而且得到豐碩的戰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鼓勵女性參政方面,國民黨似乎遠遠地超越了民進黨。2016 年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並成為臺灣第一女總統的記憶猶新,兩年後的今天,國民黨的提名策略與選舉大勝的結果,讓我們不禁好奇且需再次檢視,臺灣女性參政的背後,究竟有哪些的虛虛實實。

攸關利益!年改與農業韓流是民進黨敗選的最重要原因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民進黨選後檢討流彈四射,有評論人認為同婚有關議題之公投影響選情,然而病急亂抓藥,可能會讓綠營、白色力量與彩虹派內鬨更嚴重。本文的主旨很簡單,在年金改革、農業派系、同婚爭議、一例一休與東奧正名等各方面衝突當中,年金改革單一議題,在時間與空間上最可能是導致國民黨韓流崛起與民進黨選票流失的罪魁禍首,其次則是農業政策所引發的派系動員。就算中共利用海外帳號發動網路聲量,台灣本地的利益團體動員才是影響選情關鍵,這與選民對兩岸政策的認知關連極小,以下是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