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臺灣的都市社區,有一種新興造鎮的「重劃區」,是政府因發展目的,在指定地區範圍經過都市規畫、土地徵收、整地、建商開發而成。重劃區有鮮明的地景特色,像是棋盤式街區、寬敞道路、人行道、門禁住宅等等,這些與傳統市街巷弄截然不同的空間感受,成為愈來愈多人的生活選擇。
然而,重劃區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社區新天地,第一代居民移入重劃區後,如何從頭建立居住的互動文化和生活面貌,新社區與地方認同如何形塑而成,是都市社區研究值得關注的議題。
另類眼神看凡人世界
現今臺灣的都市社區,有一種新興造鎮的「重劃區」,是政府因發展目的,在指定地區範圍經過都市規畫、土地徵收、整地、建商開發而成。重劃區有鮮明的地景特色,像是棋盤式街區、寬敞道路、人行道、門禁住宅等等,這些與傳統市街巷弄截然不同的空間感受,成為愈來愈多人的生活選擇。
然而,重劃區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社區新天地,第一代居民移入重劃區後,如何從頭建立居住的互動文化和生活面貌,新社區與地方認同如何形塑而成,是都市社區研究值得關注的議題。
在台灣的都會地帶,特別是軌道運輸路網相對完備的雙北地區,房地產價格與居住正義議題經常與軌道基礎設施的建立高度相關。不僅捷運沿線的房價保值,在要實踐居住正義時,也往往依賴軌道運輸路網,來實現郊區或社會住宅的居民的通勤需求。不過,由於台灣目前的通勤軌道系統大多受到政府管制,因此不同捷運沿線地帶的房價或都市發展,只是反映原有的區位條件或歷史結構,相對日本來說,台灣較少出現那種因為家住某條捷運路線衍生而來的社會階級地位。可是,在民營軌道運輸業高度發達的日本社會,不同的軌道交通網絡,會發展出風格殊異、甚或有階級差異的都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