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碩斌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今天的巷子口,我想閒談一些消費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的理論。
先講「砍掉重練」。前幾天逛網路書店,瀏覽到一本新書感動不已。書名《客氣什麼?人生隨時可以砍掉重練!》是一本勵志小品集,依照廣告詞,「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如果你一直籠罩於負面能量之下,很容易陷入無法翻身的局面,就像玩糖果遊戲持續卡關一樣,讓人虛耗時間、心力。何不當機立斷砍掉重練,反而更能化解僵局,逃出生天。」
【網路流行語「砍掉重練」,具有何種當代社會意涵?】
「砍掉重練」思想看來已經深入日常生活,這令我內心頗澎湃。砍掉重練乍看只是網路流行語,卻是法國左派的日常生活理論(everyday life theory)的變形小物,有可能帶來啟示,改變眼前這個逐利重於意義、論理重於情誼的的現代資本理性社會。
「砍掉重練」可能是改變不良現況的社會革命嗎?
砍掉重練何意?大約始自2006年開始走紅的這個詞,最早用在角色扮演遊戲(RPG),當玩家因為手賤或腦殘而把角色養得很廢(例如法師練成髮蝨),就會趁早了結,寄望下個角色活在盪漾春天並且萌芽無限。而因「砍掉」易於聯想為「揮劍」,於是衍伸出「自宮」的新義,意指很萌的男角不如刪除生殖器官換為女型(例如東方不敗或妖狐藏馬)。
「砍掉重練」不只竄燒在RPG,也普及於PTT,並漫流台灣社會各界。生活遭遇不順、期待未來新生,「砍掉重練」就會被當作成語而被琅琅。除了前述《客氣什麼》一書,還有許多案例,例如立委感嘆政策爆爛,呼籲政府「砍掉重練」(林佳龍質詢金馬獎),又如歌手變化曲風推出新片,專輯取名「砍掉重練」,FB社團也早有人成立「砍掉重練基金會」,推廣「問題解決不了?砍掉重練最快」。
【連立委都說要金馬獎「砍掉重練」,重新變革】
這些用法都顯示「砍掉重練」是過去沒有的驚奇正面能量,能夠改變不良現狀。改變不良現狀,用在個人身上叫做重生,用在集體社會就是革命了。
現代世界當然不喜歡、也不鼓勵「砍掉重練」。依照Max Weber《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的推論,16世紀新教徒為確證自己可獲救贖而除魅打造的現代社會,把生活原則制約為抑壓欲望、理性計算、財富累積,所以不會苟同砍掉重練的道理。絕大多數現代人(包括我們台灣),不論被迫或自願,都早已習慣「價值累積」的生活,像是盯著存摺金額及履歷功績,利用過去活在現在而面對未來。
價值累積的社會,是否為必然永遠金槍不倒?雖然悲觀的韋伯認為不可挑戰,但讀過馬克思(及其徒子徒孫)的人,就要有革命的想像。這裡岔開一下。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有兩種想像,一種是傳統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期待政治奪權的革命,另一種則是對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徹底失望(人民並未解放!奪權有何屁用!),因而另闢新路的文化革命路線(例如盧卡奇、新馬派、法國左派)。如果「砍掉重練」是一種革命想像,則革命戰場不是政治經濟奪權,而是文化生活。這也就是文化社會學的底蘊。
回到「砍掉重練」。由前文提到的用法,砍掉重練有兩個主要喻義:重新長一回、生殖器聯想。
砍掉重練的喻義:下半身、重生
借用巴赫金的理論來談一下「砍掉重練」這兩種意涵。在《拉伯雷及其世界》一書之中,巴赫金透過拉伯雷的《高康大與龐大固埃》(巨人傳),解讀了15世紀巿井小民的搞笑文化,指出歷史學家口中的黑暗時代,其實擁有著火辣的節慶(carnival)應許人們超越過去,期待春天將臨。民間節慶多在冬季,是為了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狂歡之後,擺脫過往的一年,不論好或壞,只須期待醒來就是豐腴之春天。節慶巿集懸擱了本來的社會秩序,人們可以調戲上層階級的領主,而且總是把生殖器、排泄物等等「下半身(lower)」事物掛在嘴裡。巴赫金筆下的中世紀人,於是召喚「神聖」力量到人間,並以「下半身」承接,努力進行生物的生產(生殖關係)、社會的生產(社會關係)。道學家以為的狂亂與猥褻,巴赫金讀出了改變與重生。
【巴赫金以俗民的角度,重新詮釋了黑暗時期的民間嘉年華節慶】
這種生活,正是「一年復始、萬象更新」的深意,一年結束,疲憊的土地休養,散落的人們重聚,一起應許來年有美好的春天。生生不息,就在這裡。
尊重「砍掉重練」的那個時代,如今當然不復存在。西方新教倫理帶動啟蒙(Enlightenmant)之後,科學理性征服地球,成為檢證、預測、計算事物的唯一尺標,「一元價值、線性累積」的世界才出現。所以,「砍掉重練」就是遭到現代一元理性魔咒封印的古老箴言。後現代,無非就是一元理性價值魔咒鬆動、重生循環箴言浮出人間的時代。
不過嚴格說來,電玩族喊的「砍掉重練」,與古老箴言還是有所差異。關鍵應該在於當代砍掉重練,多在意「個人自我」的重生,缺乏了「集體狂歡」的想像。其中原因,應該就是浮出人間的砍掉重練,偏重在「人與物」非「人與人」的關係。
借用前面提到的誇富宴說明這個差異。依照Marcel Mauss的定義,誇富宴 (potlatch)原本是北美原住民的祭典,這些生活優游富裕的部落兄弟,總是在無事的冬天終日以節慶集宴打發時間,其實就是為了讓各部落乘此時機正經八百地聚在一起。Mauss說,誇富宴的原意,其實就是滋補(nourish)加上消費蕩盡(consume)。
這裡特別要討論的,就是消費蕩盡(consume)這個字。正統社會學者眼中,消費多被當作是在研究流行血拼物體系,因而把消費研究視為末端的社會學。其實不然,法國左派學者像是Georges Bataille或是Jean Baudrillard,都把消費視為人類文化革命的思想源頭。
篇幅有限,而我愈扯愈遠。容我先引述一句Jean Baudrillard的名著《消費社會》裡的一段話,再討論一道食物。
消費的現場,是慾望的清湯
Baudrillard這段話說:「任何人都想望並相信,他把欲望放在擁有的、消費的物品之上,甚至放在他擁有的、消費的每一分鐘的自由時間之上。但如果反過來,由被佔用的物品、被獲取的滿足、被行使的時間的角度來看,欲望其實並不在場,而且必然不會在場。留在現場的,只是欲望的清湯(consommé of desire)。」
【現代主義下的消費,是由慾望驅動的,但完全看不到人與人的關係】
Baudrillard的意思是,消費不能由「欲望」驅動來解釋,因為這種佛洛依德式的「欲望-滿足」論,只看到一個人,看不到人與物、更看不到人與人的關係。Baudrillard說,一般人都誤以為消費就是佔用具體的「物」,甚至衍生為佔用抽象的「時間」。如果你看過大前研一《OFF學》裡說「不懂休閒的人彷彿是白活一遭的俗世廢物」,大概就能知道「消費時間」如何被誤用。好,但是,逝者如斯!時間並不可能被佔用,可見「個人藉由欲望佔用某物」的邏輯不成立。我要強調的,其實是最後一句,在消費的過程中,欲望這位心理學誤以為的主角,其實並不在場。在場的主角是「清湯」。
因此要了解Baudrillard的消費理論,先要弄懂「清湯(consommé)」。這是什麼?為什麼名字與消費這麼接近?
Consommé是一碗湯色清澈見底、湯面幾許蔬絲,滋味鮮甜飽滿,乍看好似紅茶。巴黎星級餐廳甚至會現刨松露(Truffe)浮置其上。
看過日劇或台灣偶像劇《美味關係》(おいしい関係)的觀眾,必定有深厚印象。中山美穗(或侯佩岑)飾演的富家千金20歲生日時,與父親在一家法國餐館慶生,她將清澈的Consommé送進口中,露出難以言喻的滿足笑容,並誓言一生都活在這樣的Consommé身邊。
中山美穗後來家道中落,進入法國餐廳工作,遇見20歲生日那碗Consommé的主廚唐澤壽明(或周渝民)。故事最高潮,來到中山美穗拗著唐澤壽明親手示範Consommé,大廚一步步依循繁複的作法,完成中山美穗的夢中美味。唐澤壽明說,這樣一碗湯在東京餐廳的成本是2000日圓,上桌至少賣6000日圓,他任職的平價法國餐廳本來不應該賣,但為了廚師的職志,菜單上一定要有。因為Consommé是傳奇。
Consommé的製程頗繁複,首先,前一夜先烤黑雞骨架、熬一鍋雞骨高湯,置冷放冰箱。隔天製作現場,先切好洋葱、洋芹、紅蘿蔔、茄子、蕃茄等調味蔬菜,以及胡椒、百里香、月桂葉等各式香料,再拿一大塊牛肉刴到稀巴爛,緊接著將所有材料加入蛋白在低溫狀態拌勻,倒入冰高湯,以大火猛煮再轉小火,靜靜攪拌,慢慢燉煮,三小時後放入烤焦的洋葱調整湯色,加入麥酒。
【清淡如茶的湯品,是「蕩盡」濃厚原料後的成果】
這道清淡如茶的成品,是「蕩盡」大量濃厚的原料之後的結果。被稱為consommé,應該就是這個道理。Bataille在The Accursed Share一書援引人類悠遠歷史談消費(consume),都顯示重點不在物品本身,而是要擠壓、蕩盡物品的「意義」。清湯,藏有大量蕩盡物與物關係的汁液,一如誇富宴,遠方客人攜來的財富被毀壞殆盡後的什麼都沒有,藏有大量蕩盡人與人關係的意義。清湯最夠義氣,義氣深含意義。
蕩盡商品的資本主義,承載了多少人與人的關係?
Bataille說,太陽供養人類,物資早已「過多」,所以原初部落努力要在年底舉辦誇富宴,以使蕩盡物品的意義、聯結人與人的關係。但是,眼光狹小的經濟學都以為人類物資「匱乏」,所以必須大量製造商品;殊不知人類為了蕩盡商品而疲於奔命,只好放大絕望,要不就搞戰爭,求取一次性大量消耗,要不就搞促銷,求取長期間穩定消費。也就是說,誇富宴不再等到冬天了,每月、每周、每天,都可以消費。
由consommé、consume的消長來看,在科學理性、工業社會以後,「蕩盡」已不再著重人與人關係,而是移轉到人與物關係。
再回到「砍掉重練」的問題。由當代遊戲推展出來的「砍掉重練」,很可惜的,也已經移到「人與物」的關係。遊戲經歷1984年宮本茂的紅白機革命,就不必是人與人的關係。遊戲裡永遠都有機會,但不必配合四季節氣,不必等待大地復育,打開機器就可以。原初部落的祖先為了迎接下一次的豐收,總要等到來年春天才有機會。而他們不必,因為要迎接下一次更大的豐收,連線就有機會,每天都是春天。這是他們的「砍掉重練」。
不過,工業邏輯的遊戲發展出反工業邏輯的道理,至少也是世界改變的機遇。而我們要如何等待什麼樣的春天,一直還是文化與革命的難題。
文章看完…
落落長扯一堆也覺得須砍掉重練
砍掉重練不如直接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