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製研究與計算社會科學:文字及自然語言資料的運用

計算社會科學在近十年間蓬勃發展,在包括社會學的數個社會科學領域中,此類著作的數量,都在大約2012年左右開始明顯增長。計算社會科學,通常指的是運用計算方法及數位資料(如媒體與社群媒介內容、商業或行政活動紀錄、數位化的歷史資料等),探究人類行為的研究(Edelmann et al. 2020)。所謂的計算社會科學,並非在近年才橫空出世,與較為人熟知的「大數據」、「機器學習」等相關名詞類似,計算社會科學的發展,其實奠基於許多在1980年代或更早之前,即已發展出的統計模型,再加上近年數位資料的大量產出,以及電腦運算能力的進步,才逐漸被廣泛應用到更多的學科與研究領域中。

國族想像中的時空疆界:府城日治時期文化資產詮釋

【姚明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曾經有一段時間,那洗石子、紅磚外牆、帶有點西洋洋樓式的日治時期建築,隱身於曲折的巷弄間。由外觀上,或許能令人察覺到其歷史性,但由於大多數與雜物相處,模糊它們的價值與美感,僅有陳腐與老舊,成為過去存於今日的模糊印象。就像台南府城市中心民生綠園圓環周邊環繞的日治時期建築,其中一棟最具規模者,位於中正路跟南門路交接路口,為當時的台南市政府:兩層樓的紅磚色建築,周圍圍繞一道牆;圍牆與建築之間,有幾棵一層樓高的大樹;正門口圍牆外的左右兩邊,各自立著一個公布欄,兩根紅色柱子所撐起的綠色中式屋簷,上面斑斑駁駁的是紙張撕貼痕跡。即使座落在人來人往的鬧區,它也與生活保持一段距離。當原本逐漸消失在記憶中的事物陸續被列入文化資產,回到市民日常生活,地貌隨之更新,召喚出記憶重新訴說往事,台灣的國族想像也隨著這些文化資產,鑲嵌在看似理所當然的日常情境裡。

賣座與否誰能料?文創市場需求不確定的風險與機會

【李令儀/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今年春夏以來,全球影迷間討論度最高的電影,莫過於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出品的超級英雄系列《復仇者聯盟4 》,不但票房一再刷新紀錄,也贏得影迷的口碑。類似《復4》這樣集結暢銷原著、大卡司、大製作、廣大漫威迷和系列續集等諸多條件的作品,看似就是掛保證的賣座片,然而,高成本的大製作電影要賣座真有這麼理所當然?去年「星際大戰」系列外傳電影《星際大戰:韓索羅》,就是現成的反例。《韓索羅》不但登上娛樂新聞網站 The Wrap「2018 十大電影票房毒藥」排行榜,也未能守住「星戰迷」的基本盤,成為歷年來賣座最差的星戰系列電影。

足球爆冷門?補記世界排名的政治經濟學

【吳家裕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溫健民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本文是賽前公布的〈勁旅與弱腳:世界足球排名的政治經濟學〉一文的補記。大家對於本屆世界盃前段結果,相信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這屆世界盃非常刺激,小組賽出線結果往往是最後一輪分組賽事中最後數分鐘才能決定;恨的是時常出現貌似「爆冷門」的局面,冰島迫和阿根廷、德國敗於墨西哥與南韓腳下、日本出線等令大家跌破眼鏡。

魔神仔社會學

【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學系】1994年四月某晚,我約了少德來我住處聊天。我走進巷口時,他已在公寓旁路燈下徘徊,兩手各拎了一瓶紹興酒[1],腳步踉蹌,顯然又喝了一整天。少德抬頭看到我,灰白色的路燈燈光打在他頓時目瞪口呆但又彷彿心醉神迷的臉龐上,過了半晌,才驚魂未定但又半帶興奮地以台語輕呼:「姐姐是你唷!我還以為我撞見了『魔神仔』」。「魔神仔」為何/是誰?為何他會有如此的情緒反應?

日常物品與我發生了什麼關係:社會學的想像

【鄭依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被各種東西所圍繞,我們與物品互動的頻率常常多過於與其他人的溝通互動(例如手機)。然而,我們與我們身邊的物質物品的關聯究竟為何?

為何經歷皇民化的台灣人支持國民黨:價值競合的台灣政治

今年又到了縣市長選舉年。在台灣,國族認同一直是選戰裡經常被喚起的議題。猶記得上屆台北市長選舉時,柯文哲祖父母的成長背景不小心成了一段插曲:批評者以其參加過皇民化運動,暗示其擁有「日本人」認同而質疑其國家忠誠。就選戰「策略」而言,這樣的操盤註定是失敗的。

從「幸福路上」來到社會與社會學

動畫電影「幸福路上」上映以來,勾起觀眾許多回憶,也激起非常多反響,作為社會學家的我亦不例外。以下我將從四方面來分享「幸福路上」與社會學家的邂逅:「幸福路上」觸動社會學家之處、社會學家由此而來的反思、電影與社會學二者攜手前行的可能,以及社會與社會學和動畫電影的關係。

強化參與式預算過程中的公民認同,促進民主深化

公民參與在近年來成為一股風潮,「開放政府」與「民眾參與」等詞彙,成為各級政府朗朗上口的準則、民眾理所當然的期待。過去由官僚與專家學者主導的政策制定過程,現在則納入原先被排除在外的民眾,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與權力,參與並決定其切身相關的公共政策。

為何世大運原住民選手那麼厲害?揭開種族基因論點的迷思

台灣舉辦的世大運在充滿原住民圖騰的舞蹈展演中圓滿落幕,這次原住民選手在世大運得牌數更創下空前佳績,在90面總獎牌中有11面由阿美、泰雅、卑南與排灣的原住民運動選手獲得,包括滑溜冰的宋青楊、陳彥成、高茂傑、洪萬庭,舉重的郭婞淳,跆拳道的李晟綱、蘇佳恩,田徑的楊俊瀚、陳傑。原視、TVBS與各大報紙分別以「世大運原住民選手成績佳 米田堡血型引話題」、 「米田堡血型呼吸代謝快 原住民體能具優勢」「為何世大運原住民選手超強?」「專家發現阿美族血統有全球第一的”先天優勢”」為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