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的人煙罕至之路:中山社會系2015小畢典致詞

王宏仁 /中山大學社會系

親愛的各位同學、各位粉絲加油團、各位老師:

非常高興看到我們社會系的第一屆同學,舉辦這麼有趣的辦桌小畢典。也非常感謝大家邀請我擔任這一屆的師長致辭代表,我感到非常的窩心、興奮,但也覺得像是我的畢業論文口試,非常緊張。

IMG_3431

IMG_3405

【用辦桌跟電子花車來舉辦小畢典,很有南方味道】

回想四年前,相信大家也跟我當年一樣,不小心就來念了社會系。而念了四年的社會學,相信大家的感覺應該是:社會學,有讀有保庇,越讀越恰意,沒讀ㄟ睏祙去!

四年來的相處:從黨國魯蛇到社會孫悟空

大一的時候,你們承襲著黨國18年教育的想法,進入了未知的科系,聽了我的課,心底一定幹聲連連,怎麼會有這麼魯的老師啊?

不過看看當年的資料,你們認為偷竊、抽大麻,是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比軍法體系判江國慶死刑的嚴重程度還要高。不知道現在的你們,是會認為當年的自己很魯?還是仍然認為我很魯?

大一PPT

【司法判錯而殺人,嚴重程度比偷竊還輕許多?】

進入了社會系,也代表了你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團體,有了新的社會關係,例如不再受到太多的家庭約束,所以開始了男男女女、女女男男、男女男女交往的生活!←← 社會系都亂亂的!

雖然逐漸開展了你們新的人生,不過外在於你們的教育結構、社會結構,並沒有什麼變化,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社會系的老師們真的也無力回天,只好試著走條不一樣的路,而你們就是我們的最佳實驗猴子~。

從大一整年極高密度的基礎社會學學習,到大一暑假東港營隊、大二暑假的旗津自行車隊,到大三整年的社會調查,由全體老師帶著全班同學,深入旗津社區調查,這些活動,都是國內社會系的教學創舉。

太陽花運動的「登」大人

這樣的訓練成果應用,竟然是在人生一輩子只會碰到一次的太陽花學運!真的,你們一輩子再也不會碰到了!過20年後再來看這一場可能改變當前台灣,甚至東亞政治格局的運動,你們將會發現,你們寫下了歷史的重要一頁!

看到你們自發性組織,往台北衝立法院、成立南部民主黑潮,去路過黃昭順,我知道,未來的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了!在這一場歷史事件中,你們充分展現了獨立自主、思想解放的能力,從自主罷課、組織菩提樹下、動員參與抗爭、辯論運動中的性別議題、南北差異問題,你們已經從大一傻呼呼的青少年,成長為具獨立個性的成人了!

IMG_9746

【太陽花運動,讓同學們開始登大人】

那麼,各位積極的社會參與,跟老師們花費力氣在系上的事務,可以看到什麼共通點呢?那就是,我們在許多公共事務上,都不是選擇一條「阻力最小的路」!

為何要選擇一條阻力不小的路?

我們的行為,深受台灣社會文化的影響,很多事情,我們也都習以為常,例如機車停在人行道上。文化,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魚得水,但是這種深入我們每日生活肌理的文化,卻常決定性地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行動。

社會學的訓練告訴我們,要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有「想當然爾」的事務,時時刻刻保持懷疑的態度,這樣子才能看到我們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意識型態的影響,而不自知地複製了結構壓迫。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台灣人的騎機車行為。機車文化,已經成為台灣人的文化基因了,1400萬輛的機車,也就是20-65歲的這個年齡層,平均每人有一輛機車!為何沒有機車,台灣人就像斷了兩條腿呢?最常聽到的說法,大眾運輸太爛,無法抵達想要去的地方。

但是真的是這樣子嗎?其實,這是大家選擇了一條「阻力最小的路」。我在澳洲,住在坎培拉,只有公車可以四處行走,要不然就是騎自行車,住的地方到晚上10:00以後就沒公車了,而且白天大概30~40分鐘才一輛巴士來。從來沒有聽說澳洲學生去買機車來代步,或者抱怨交通不方便。

另外的例子,就是在六四天安門屠殺的隔日,法務部又屠殺槍決了六名犯人。大家如果都抱著「殺人者死」「速審速槍決」的主流文化觀點,那麼就是持續複製現有的許多不平等,進而排除、壓迫了結構上的弱勢者,甚至參與了「結構殺人」的行動!如來自貧困家庭、沒有文化資本的鄭性澤、受刑求的邱和順,就會成為主流文化共同獵巫下的祭品!

如果大家都依照現在主流的文化行事,也就是選擇了阻力最小的路,那麼這個社會結構就會按照現在的不平等方式,繼續運作下去,優勢者可以繼續在這個結構中獲益。換言之,因為我們「很自然地」將機車騎上人行道,這樣子的主流文化行為,就會持續複製現有的路權不平等,進而排除、壓迫了結構上的弱勢者,如肢體障礙者、行動不便者、推嬰兒車的人,或者老弱婦孺。因為我們贊同主流「殺人者死」的主流文化,成為參與結構而殺人的一份子!

motorbike

【日常生活選擇不改變的話,效果就是在維繫既有不平等社會結構】

而這樣的日常生活政治,要繼續讓它維持運作下去嗎?應用在其他方面,我們還是要繼續使用用完就丟的塑膠杯、塑膠袋、免洗筷嗎?當我們在抱怨石化工業造成嚴重的空氣、水污染時,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去選擇了「一條阻力最小的路」,那麼這是否我們只是把個人的責任推給了一個沒有面目的「結構問題」呢?

過去四年,各位可以看到,老師們的許多行動,都不是選擇「阻力最小的路」,研究教學之外,暑假還要陪貴公子、嬌小姐參加活動,雖然對老師們是很好的減肥活動,難道老師們不想要好好休息、回家含飴弄孫嗎?

那是因為我們有個想像的理想未來,要達到這樣子的未來,就必須現在開始行動、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同樣的,同學們當年選擇參加太陽花學運,而不是當個媽寶、好好在家唸書,這樣的行動,都是為了創造一個我們理想的未來!

但是改變,大家都知道,一點點的改變,都要花費非常大的力氣,因為龐大的結構就擋在我們前進的路上。台灣的機車問題,就是大家選擇了一條對自己阻力最小的路,覺得一台小小的機車不佔空間、不太污染、不太影響行人,但是可以快速、方便、不受限制的移動,進而產生了1400萬的機車文化結構。這些結構也是我們自己,在每天的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我們不能將所有的問題都推給一個無臉人!

社會學的人煙罕至之路

學了四年的社會學,大家也都開了光,可以用社會學之眼觀看我們周遭的所有事物,但是,不要忘記,這只是一套方法而已,並無法保證我們會有更高的倫理道德。

Peter Berger 說:「社會學提醒我們,我們經常是社會的傀儡,但我們跟傀儡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纏住我們的千絲萬縷,而這是邁向自由的第一步。」我相信這一步,大家都已經跨出去了,都可以用社會學之眼,觀察這些千絲萬縷。

SONY DSC

【社會學提醒我們經常是傀儡,但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纏住我們的千絲萬縷】

資料來源:CC-flickr.com/photos/pepemczolz/5224457207/in/photolist-8XEH7p-8G4Fbi-gojjRT-6iWAuk-dqhFKd-sav8aS-3bHLrH-tabQr-6sEV9x-79YDJt-2wz6-dnPBRp-79YDWg-JTdm7-8AhawS-kzzN53-dqhvaL-2v7uhQ-bmZ5X-5RSyGD-5hUCif-9ao8LC-7q5m7L-nvVaBb-7MQANE-3KdvKY-byL7t8-Fz6Hf-Fz7vv-7a3vjY-7BguV-8F4mNw-p8y7Hg-ps4yHK-6rAeFn-6zQVu2-gojfnK-e81CHF-8G4gQE-8G13fr-8G117g-9eFif6-6PQ49k-6G9GoQ-9ovPpx-bkReQj-cu5GoN-e81MnF-6PQ4jr-cfQJjJ

但在未來,當我們邁向更自由的路上時,我們卻無法保證我們的行動,必然是走向理想正義的道路上,我們可能因為眾多利益纏身,而仍選擇阻力最小的路,且因為我們太瞭解社會的運作了,然後把這套技術更精緻地運用在維繫既有的不平等上,逐漸往更高段的權謀術士傾斜,例如將學習到的勞動法規、社會關係分析,運用在打壓有組織的勞工身上,而這是我所害怕的,或如深知官場運作邏輯的羅瑩雪一樣,面對排山倒海的社會批評時,以殺人來累積自己的政治資本,因為選擇這條路,不僅阻力最小,而且獲益最大!

相信老師跟同學所選擇的,不是這條邪惡之路,而是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詩寫的「未選之路」(The Road Not Taken):

滑動2

再過30年,你們就是我現在的年紀,希望到時候我可以看到,世界將因你們選擇的不同道路,而跟現在大為不同!

畢業,不是我們師生關係的斷絕,而是我們之間,又發生了另外的新關係,請把老師們當成你的朋友,未來如果有任何事情,不要忘記中山社會系的老師們,都是你的最大支柱!

謝謝各位,在人生最黃金的四年時光,陪著我們一群老屁股度過無數的實驗,最後祝福各位,心想事成,鵬程萬里~~

2015-06-05,西子灣猴大

在〈社會學的人煙罕至之路:中山社會系2015小畢典致詞〉中有 1 則留言

  1. 非常同意作者關於台灣機車氾濫的看法。有些長輩要接送小孩,騎機車是很方便。但去買個飲料或餐點,一兩條街年輕人也要騎機車去。都不肯走路,機車隨便停放影響行人通行也不在意。自己方便最重要。機車這麼多,台灣不可能安靜、也不會安全。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