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生看台灣交通環境(上):有如處於「戰爭狀態」,馬路上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小松俊/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吳宜蒨/翻譯

我搬到台灣已經兩年了。在這段時間裡,我吃了美味的食物,感受到人的溫暖,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只有一件事我不太習慣,那就是台灣的交通環境。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好幾次差點在台灣的街道上被撞。當我在外步行時,由於沒有人行道,我盡量靠近路的邊緣行走,但那裡擠滿了違停車輛,我被迫閃避違規停車的車輛,走在車道中間,朝我迫近的汽車和摩托車為了閃避我,而按著喇叭,疾馳而過。

這就是住在台灣的人的日常生活。

每天都會看到痛苦的交通事故新聞。最近,文史作家陳柔縉、 帕運游泳國手陳亮達等為台灣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被交通事故奪去了生命。這種死亡交通事故在台灣各地正持續發生。一旦發生事故,不僅受害者,他們的親朋好友的悲傷是無法計量的。然而,不曉得什麼原因,這種情況尚未改善,人們似乎已經完全習慣了。

Jonathan Knowles用統計數據對台灣和日本的交通事故進行比較。根據他的數據結果,日本人在一生中一次或多次因交通事故受傷的可能性是21.9%,台灣是80.0%。而日本人在生活中死於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為0.189%,台灣為1.03%。此外,在交通事故中,年輕人的死亡率很高,每年約有400名18-24歲的年輕人死於交通事故,按年齡劃分,交通事故佔44%。

如上所述,與日本相比,台灣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我自己也感受到了這一點。就我周圍的人而言,超過一半的人至少發生過一次交通事故。有些人在交通事故中喪生。對於生活在台灣的人來說,這種和危險共存的情況已經司空見慣了。這種狀態從來就不是正常的。

1970年代日本的「交通戰爭」和現在的台灣

當你聽到「交通」和「戰爭」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麼?我想起了在學校學習到的196-1970年日本的「交通戰爭」,目前在台灣許多人將1960年代和1970的日本稱為「交通戰爭」, 事實上,現在台灣出現了許多聲音,認為台灣的交通環境處於「戰爭狀態」。

在日本,戰後到1960年代中期,交通事故的傷亡人數明顯增加,在1970年代達到高峰。從1951年到1970年的20年間,受傷人數增加了31倍(從3274人增加到981096人),死亡人數增加兩倍(從4429人增加到16765人)。由於這個死亡人數與日清戰爭兩年的死亡人數(17282人)相當,因此被稱為「交通戰爭」,這種情況就是一種「戰爭狀態」。

交通事故量的暴增已成為政府各部門共同努力解決的重要問題。1970年,日本政府頒布《道路安全措施基本法》,並成立中央道路安全措施委員會,以建立道路安全措施制度。雖然這裡不會詳細介紹這些措施的細節,但經過政府、相關機構和公眾的努力,交通事故的數量逐漸減少。2021年,日本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2636人,為統計以來的最低水準。

那麼,台灣呢? 2021年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2990人。日本和台灣的人口比例約為5.5:1,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這數字的不正常之處。2020年,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為每10萬人12.7人,與1960至1970年代中期的日本基本持平。換句話說,進入2020年的台灣,與50年前的日本一樣,處於「交通戰爭」狀態。

順帶一提,台灣的交通事故數量正呈逐年上升趨勢,2008年為17127起,但到2021年已躍升至358190起。據台灣大學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院張學孔教授計算,台灣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4600億元,佔GDP的3.17%。

從民國97年(2008年)到民國110年(2021年)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變化。(來源:道安資訊查詢網)
從民國97年(2008年)到民國110年(2021年)台灣交通事故總件數的變化。(來源:道安資訊查詢網)

台灣的交通狀況,從海外被視為一個問題

如上文所述,台灣的交通環境惡劣不言而喻。然而,在台灣要求改革的公眾輿論尚未增加,但這些問題經常被海外視為一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以日本為例。

這是2021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出版的《在台日本人安全手冊》的「交通事故對策」部分。

9. 交通事故對策

與日本相比,台灣有很多交通事故的危險。根據台灣警方最近的統計數據,交通事故的發生次數比犯罪案件多,大家應該比日常預防犯罪更注重預防交通事故。…(後省略)

【行走時的對策】

◆ 台灣駕駛往往把車輛看得比行人重要,與日本相比,他們的駕駛禮儀並不好。

◆ 無論一天中的何時,即使是綠燈,在過馬路時,也要仔細確認周圍的車輛。

◆ 要小心在最後一刻在行人面前快速右轉的車。

◆ 由於機車停在人行道上是相當常見的,且機車經常在人行道上行駛,因此即使在人行道上行走,也要注意前後機車的行駛情況。

◆ 在上下公車或計程車時,要確認摩托車不會從車輛和人行道中鑽過。

(來源:台灣居留日本國民安全,第15頁)

因此,台灣交通的危險得到了日本的「認證」。

除日本外,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官方旅遊指南也提醒人們注意台灣的交通狀況,如上文所述。

此外,香港YouTuber「ΣSigma二次元解密」對台灣的交通環境提出了有趣的觀點。他評價說:

「台灣在亞洲具有進步的價值觀,例如同性婚姻合法化; 然而,與這種進步的價值觀相反,台灣的基礎公共運輸非常原始和簡陋。」

◆ 人行道和車道是一體的,通常沒有人行道。
◆ 機車從行人旁經過,出去就像一場障礙賽。
◆ 機車使用率很高,但人們的禮儀和交通安全意識很低。

(引用:YouTube頻道ΣSigma二次元解密,「香港人眼中的台灣(一): 歷史經濟與文化 【Sigma閒聊】」)

同樣,日本記者野島剛也指出,台灣的交通環境就像「戰場」,「台灣的社會倫理、尊重生命和人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幸的是,只有交通問題仍然存在社會病態和落後。」

正如他們所說,台灣擁有活躍的公民社會,但卻可以容忍侵犯公民基本生活的道路環境。

弱肉強食的世界

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特別是人行道和公共交通設施不完善,塑造台灣交通成為弱肉強食的世界,體積大的交通載具佔上風。如果你想在台灣的馬路上確保自身安全,擁有一輛汽車是唯一的選擇,不能擁有汽車的人不可避免地成為弱者。

就步行而言,這種交通環境對老年人、身障人士和兒童構成極大危險。首都台北的人行道和公共交通相對發達,但出了台北,人行道和公共交通明顯缺乏。

當我走在街頭時,經常看到輪椅使用者在馬路上移動。汽車經過時,要避免撞到輪椅使用者,每當看到這畫面,我總是捏把冷汗。在台灣,人行道雖不多,但並非沒有。然而,人行道上充斥著障礙物,包括電線杆、地面變壓器、違規停車的摩托車和汽車。我認為這環境對輪椅使用者而言是難以通行的。

2020年,台灣司法院舉辦「公民行動方案競賽」,隊伍需發現公共政策問題,並藉由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其中一組參賽隊伍「光合作用」透過實際坐在輪椅上使用人行道,指出了上述許多問題。

此外,輪椅使用者YouTuber「Chairman椅子人」也以「外出是戰爭」為標題,論述了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不便。

這些影片,即使不懂中文,只要看影片,就能看出輪椅使用者的生活是多麼的不方便。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孩子們的上學情況。孩子在台灣的路上走路,對家長來說,這本身就是一種恐懼。因此,為了保護孩子,家長經常駕駛摩托車或汽車接送他們。在台灣,大量的摩托車和汽車在上學時間停在校門口,有時甚至延伸到車道上。

根據「靖娟兒童安全教育基金會」的調查,台灣有九成的小學生是家長接送下上學。基金會代表林月琴表示:「這突顯出家長對交通環境的不信任」。此外,根據這項調查,這不是「過度保護」的文化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兒童能夠自己上下學。

最後,我想談談我台灣朋友發生的事。某天,我朋友帶他的奶奶參觀他就讀的大學。參觀完後,他們試圖從大學門口過馬路到對面的商店街,行人穿越道的距離是30公尺,但紅綠燈的秒數很短。當秒數即將結束時,周圍的年輕人開始小跑,但行動不方便的奶奶,仍留在行人穿越道上。我朋友拚命地催促奶奶,但她沒辦法走得更快。幸運的是,他能夠安全通過,但他卻告訴我面對奶奶突如其來的離開,他心中滿是自責及無能為力。

關於這個故事,我想接著談談我的觀察。在我就讀的大學前的馬路上,有幾座行人天橋,而不是行人穿越道。我經常使用行人天橋,但每當我爬了約三層樓左右的階梯後,總是喘不過氣來。於此同時,輪椅使用者和老年人是否可以上下天橋?事實上,我從來沒有見過老年人或輪椅使用者在天橋上,這是理所當然的,也許他們正穿越馬路,前往500公尺外的十字路口,即使他們的目的地僅距離20公尺。

我認為上述兩則故事中提出的問題是,道路設計和都市設計是以汽車為本位思考。當然,這不僅是台灣的問題,但台灣的道路環境對於行動不便的人來說非常不友善。紅綠燈、行人天橋和地下道象徵著漠視行人便利的交通,象徵著都市設計的目的是使汽車有效率地通行。我不是在批評汽車或司機。然而,我只是想問,我們能否創造一個對處於弱勢地位的行人更友善的環境。總之,道路設計的重點在於「人」,而不是「汽車」,這是我在最後一段中想討論的問題。

以上是我試圖用我的經驗和當前的議題與數據解釋台灣的交通狀況,如果你看到這裡了,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文化問題」。台灣的交通確實不好,然而我想可以考慮它的結構性因素,在下篇,我將基於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來論述。

在本文的下篇,我想密切關注交通問題作為「文化」和「個人」問題的現狀,並思考其責任主體。其次,我們研究了目前在台灣提出的3E措施(教育Education、執法Enforcement、工程Engineering),並結合台灣的現狀。因為最近發生的台北市交通局「炎上」事件,我想重新從台灣的摩托車使用者角色開始思考,因為他們長期以來受到批評。

此外,我要在此感謝在撰寫本文過程中,Facebook粉絲專頁「我是台灣行人 I’m a pedestrian in Taiwan 」提供了許多素材與交通知識。

本文經「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授權刊登。

在〈日本留學生看台灣交通環境(上):有如處於「戰爭狀態」,馬路上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中有 1 則留言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