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Netflix上發布的《買進名校:美國大學舞弊風暴》記錄了一件2019年轟動美國的大事。當時檢調陸續起訴了許多政商名流,指控他們如何聘僱專業的「申請顧問」,為他們的子女取得進入常春藤等名校的機會。這些行為包括找考試代考、尋找申請漏洞、賄賂大學校隊教練等。一時之間,有關社會菁英透過各種金錢手段協助子女取得教育優勢,變成熱門的話題。也帶動了對於大學入學相關的「入學申請市場」的討論。 臺灣近幾年也有非常多類似的爭議。包括戲謔的稱呼「多元入學」為「多錢入學」,或是隨教改提出「消滅補習班」的聲浪。隨著108課綱開始重視素養教育,以及近年來推出的學習歷程檔案等,相關的「素養補習班」也引起爭議。2021年,某公立大學因為推出收費課程給高中生,引來「學習歷程商品化」的批評。這些議題,顯示了隨著升學與教育系統的逐漸複雜(也開始全球化),學生、學校、甚至是市場之間的邊界,開始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難定義。
標籤: PTT
「黑人自助餐」:批踢踢的腫足騎士們
臺灣關於人種及文化差異的討論並非新鮮事。當「黑人的命也是命/黑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 BLM)在美國各地風起雲湧時,在臺灣最大的網路論壇批踢踢(PTT)卻不見太多對於黑人平權運動的支持,「黑人自助餐」這個負面詞彙仍然持續被使用。如同仇女的網路鄉民們使用「女權自助餐」一詞,黑人自助餐意味著:種族如同女權等口號,被黑人隨意「濫用」來爭取(不應得的)權利。 既然「黑人自助餐」一詞在網路上被普遍使用,本文也來「批踢踢看天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