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運動中的種族迷思:黑人真的天生神力?亞洲人真的天生體能差?

「種族」和膚色,對於人的「運動天份」有沒有任何關連,在大眾媒體和線上社群,時有討論。尤其在能見度最高的幾項運動中,許多黑人球員的成就,讓不少人認為,他們的「身體素質」或「基因優勢」,是他們得以在運動場上成功的主因。最近在運動網站《動誌》上的一篇題為「為什麼黑人選手主宰多數運動?帶你解密他們『跑得快又跳得高』的原因!」的專題報導,試圖用「科學」的角度,探討「種族」在運動賽場上,是否真的是一個可以左右競賽勝負的變因。文章一開頭,就給了一個很肯定的答案:

「黑人自助餐」:批踢踢的腫足騎士們

臺灣關於人種及文化差異的討論並非新鮮事。當「黑人的命也是命/黑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 BLM)在美國各地風起雲湧時,在臺灣最大的網路論壇批踢踢(PTT)卻不見太多對於黑人平權運動的支持,「黑人自助餐」這個負面詞彙仍然持續被使用。如同仇女的網路鄉民們使用「女權自助餐」一詞,黑人自助餐意味著:種族如同女權等口號,被黑人隨意「濫用」來爭取(不應得的)權利。 既然「黑人自助餐」一詞在網路上被普遍使用,本文也來「批踢踢看天下」一番。

尋找「跨族公共領域」:馬來西亞淨選盟大集會中的族群問題

【馮垂華/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淨選盟大集會(BERSIH Rally)是一系列由馬來西亞公民組織「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Coalition for Clean and Fair Elections,簡稱淨選盟)發起的社會運動。自 2007 年到 2016 年,淨選盟因應國內局勢,總共號召了五場遊行集會,主要訴求為選舉制度改革、推動議會民主、杜絕貪腐等。然而,在馬來西亞參與社會運動是件高風險的事。暫且不論警方會不會使用催淚瓦斯或水槍來驅散人群,在社運前夕,多名社運分子、政治人物遭逮捕的新聞就已經足夠讓人恐慌。

活命,在異性戀霸權下

何謂歧視?就是認為自己的命比別人更值得活下來。

被歧視的人並沒有做什麼事情,只是擁有權力的歧視者,選取任意的某種社會特徵加以標籤,歧視者利用這個標籤,用盡一切手段來保持自己自己的特權,並且不讓別人活命。

是的,我說的是「活命」,因為社會制度存在的歧視,使得許多人無法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