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生不愛讀科學?「世界第一」帶來的驚愕與警訊

陳婉琪 / 台北大學社會系

大學裡有許多科系,相當具有「性別色彩」。譬如,文學院裡的女生比例特別高,而理工學院裡的女生比例特別低。這種現象,在社會學裡,被稱為「性別隔離」(sex segregation)——這個名詞乃仿照「種族隔離」的定義邏輯,被用來說明某些學科(譬如機械系)或職業(譬如護士)裡,某種性別特別集中(或甚至幾乎清一色是特定性別)的現象。

滑動1

【為何選擇自然科學來就讀的女性總是比男性少?】

為何有此現象?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人相信「男生比女生更適合念自然科學」。2003年的全國調查(TEPS)即顯示,約有1/3的國中生同意這個說法。即便另外2/3的學生填答表示不同意這個說法,這些學生到了高中,選組行為仍然遵循傳統的印象——男生集中在自然組,女生則更傾向選擇社會組。我在《一堵打不破的牆?從高中女生程度落後談起》這篇文章中,已針對台灣的高中分組制度所造成的影響做了一些討論。

下一個問題是:「女生對科學較沒興趣」、「男生較適合讀科學」這類說法(及相應的行為),在其他國家、不同的社會文化裡,也一樣根深柢固、廣為流傳嗎?利用跨國教育調查資料,我們可以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科學就讀意願的性別差異:國際比一比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OECD每三年執行一次的跨國教育調查計畫,常被用來做國際間的教育評比,近十年越來越受到重視。此計畫主要是針對即將完成義務教育的15 歲在學學生做閱讀、數學及科學這三個領域的程度測驗,隨同測驗也會進行問卷調查,用來探究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相關因素,為教育政策提供依據。台灣於2006年首次加入評比,在57個參與國家之中,數學名列第一,科學名列第四,閱讀名列第十六。不論是數學還是科學,男生與女生的平均分數並沒有顯著差異。

除了程度測驗之外,2006年的PISA的深入探討主題被設定為「科學素養」。問卷內容很廣泛,其中包括了學生未來的科學就讀意願,以及對科學的看法或興趣。

既然台灣男生與台灣女生的科學程度測驗分數差不多,那麼,「科學就讀意願」有沒有性別差異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分析了這個題項:「中學畢業後,我想要就讀與科學相關的科系」(I would like to study science after secondary school)。

表一的「國際比一比」呈現了各國男生與女生有意願者的百分比,以及性別差異。從第一列的前兩個數字,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九年級國中男生,48%表示將來有意願就讀科學相關科系,而九年級女生當中只有22%有意願。接下來後面三欄,分別用三種方式來計算性別差異:第一種為「勝算比」(odds ratio),指男生有意願的勝算為女生的幾倍;第二種最簡單,為百分點差異(男生百分點減女生百分點);第三種則是兩個百分比相除,即男生比例為女生的幾倍,又叫「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

表一 科學就讀意願a之性別差異——國際比一比(PISA 2006:57個國家)

stat01

stat02

a 問卷問題:「中學畢業後,我想要就讀與科學相關的科系」(I would like to study science after secondary school)(1=同意;0=不同意)
b 勝算比(Odds Ratio) = 男生有意願就讀之勝算÷女生有意願就讀之勝算 =[男生比率÷(1-男生比率)] ÷ [女生比率÷(1-女生比率)]
c 百分點差異 = 男生有意願就讀之百分點 - 女生有意願就讀之百分點
d 百分比比率(即「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 = 男生有意願就讀之百分比 ÷ 女生有意願就讀之百分比

 

發現了嗎?台灣擺在第一列,並不是因為要讓讀者快點看到自己所關心的家鄉,而是因為「科學就讀意願」的性別差距不論怎麼計算,台灣都是世界第一。

台灣男生表達有意願選擇科學相關科系的勝算(odds)為女生的3.37倍;台灣男生有就讀科學意願的比例比女生多了26個百分點;若直接相除,則男生百分比為女生百分比的2.22倍。說台灣世界第一可能仍證據不足,但在這57個參與國當中,確實沒有任何國家或地區在科學就讀意願上,有著跟台灣一樣如此驚人的性別差異。

將視線離開台灣,觀察一下這個性別差異排行榜前十名(依勝算比排列),參與國當中只要位於東亞地區的,通通都上榜了——台灣、日本、香港、澳門及韓國,這些地方的15歲女生,有意願就讀科學的比例,都遠比同國家的男生們低,此性別差距在國際比較之下顯得相當突兀

科學興趣的性別差異:國際繼續比

除了「科學就讀意願」外,PISA 2006還有一個題組,想看受測學生對學習科學感到多有興趣,包括五個問題:「(a) 當我學習科學課題時,我通常感到開心」;「(b)我喜歡閱讀科學方面的書籍」;「(c) 我樂意作科學的習題」;「(d) 我喜愛獲得科學的新知識」;「(e) 我對學習科學感到興趣」。原始編碼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有四等級,我將之加總後轉化為0-10的分數,姑且稱之為「科學興趣分數」。

表二即為「科學興趣分數」的國際比一比。前面已提到,台灣國中生科學「程度」測驗在這次國際評比當中名列前茅,但台灣國中生對學習科學是否「感到快樂、有興趣、有動機」呢?從「科學興趣分數」的國家平均與排名來看,台灣不算太好,但也不至於太糟,5.84的分數,比總平均(5.80)略高一點,在57國當中排第21位。

表二 科學興趣分數a之性別差異——國際比一比(PISA 2006:57個國家) stat03

stat04

a 「科學興趣分數」的原始問卷題組:「(a) 當我學習科學課題時,我通常感到開心;(b)我喜歡閱讀科學方面的書籍;(c) 我樂意作科學的習題;(d) 我喜愛獲得科學的新知識;(e) 我對學習科學感到興趣。」原始編碼為四等級,加總後轉化為0-10的興趣分數。

不過,回到性別差距的議題,台灣在「科學興趣分數」的性別差距上(見第二行第三欄1.11),這次雖未奪冠,但仍高居第二,僅次於日本。這次的前十名,並未與「科學就讀意願」排行榜完全一致,但重疊國家相當多(有八個),且東亞的五個國家或地區,再次全部上榜——這次的順序為日本、台灣、香港、南韓及澳門

東亞國家的女生不喜歡科學?

東亞國家的女生不愛讀科學嗎?不同性別的確可能在性向、喜好上有差異,不過,如果其他地區並不存在幅度這麼大的性別差異(全部樣本中,男生有意願者百分比,只比女生多了兩個百分點),要用生物因素來解釋東亞的性別差異,就比較說不過去了!(難道東亞女生的天性要比其他種族的女生對科學更沒興趣?)

滑動5

【相較於西方,東亞的女生為何比較不喜歡科學?】

確實有各種原因可能會影響平均填答狀況。譬如,國民習慣不同(日本人可能特別不喜歡填極端值)。又如,各國文字同一語彙的表達內涵有差異,也會造成國家平均值的差異(舉例來說,同樣「科學」一詞,在不同國家裡,可能被理解的範圍稍有不同,因此影響到有意願就讀的比例)。但以上所舉的兩個原因,都只能解釋國家平均差異,對同一個國家的不同性別不應該有不同的影響。

從以上國際比較所引發的問題,可能要比能夠回答的問題來得更多。這件事台灣奪冠的原因是什麼?東亞國家又為什麼在學科偏好上展現如此一致的性別差異?在此我提出兩個可能的解釋,一是文化假說,另一是制度假說。兩者也可能並不互斥,而是相互強化的關係。

「文化假說」乃訴諸於文化因素來解釋現象。很可能東亞文化對不同性別適合就讀什麼樣的學科領域,有特別強的刻板印象,因此,家庭環境、學校教師都會在不自覺中傳遞、灌輸、強化「性別與學科領域有重要關連」的信仰。「制度假說」則是假設教育制度為關鍵因素,造成東亞地區比其他國家更明顯的學科性別差異。具體來說,東亞這幾個國家都是升學競爭、考試導向的教育環境;在競爭的升學環境下,制度要求或個人決策都可能讓學生有「必須及早決定『投資』方向」的壓力。學科分流的決定年齡若早,學生缺乏充裕的時間摸索自己的性向,只能遵循傳統或刻板印象。

目前,我們並沒有足夠的資訊,可以完整解釋這個現象。以上假說,未來如果透過比較教育制度、比較移民族群等研究,或許能讓我們得到更充分的瞭解。

並不是說有更多的中學生,都表達很高的就讀科學意願,就一定是好事。不過,東亞國家在學科偏好上十分不尋常的性別差異,有可能是科學教育的警訊。如果,「文化」與「制度」這兩隻「看不見的手」,在青少年尚無餘裕探索個人性向的升學競爭當中,就不知不覺縮限了東亞地區男孩與女孩們未來人生發展的可能性,那就是值得關切的問題了

在〈台灣女生不愛讀科學?「世界第一」帶來的驚愕與警訊〉中有 19 則留言

  1. 這類議題就是一百年後也有人仍然討論。。

  2. 只是針對題目下的不精準做評論:

    科學包含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
    科學是一種講求實證,evidence base的歸納推演技術
    所以社會組不代表不科學
    自然組也未必代表一定是科學的

    1. 這個就是文中所謂的字彙認知的問題

  3. 議題籠統,統計不完整。可能也是台大社會系的學生不熟悉科學的原因? 性別分析跟興趣參數沒有看到強烈正關聯,為何不用長時間性別分析+工業國力排名+有成就科學家分佈的聯繫分析?
    這篇文章是我看巷口社會學以來,最不”科學”的分析文。

    1. 說的好,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是很喜歡社會學的原因,大部分的研究並不科學,牽強,常覺得很沒道理

    2. 連作者來自哪裡都還看錯 實在也沒什麼科學涵養啦 @@

    3. 「長時間性別分析」是什麼?
      以「工業國力排名」「有成就科學家分佈」也是可以發展的研究方向阿
      但作者沒有以你建議的方向去研究,就說他不科學?XD

      你的留言才是我看過最不科學的留言,哈哈 XD

      這則文章就只是以數據揭露出一個現象而已:「台灣的不同性別對於科學領域的人生規劃差異很大;而其他國家卻差異小很多」,若是「天生男性就擅長理科」的說法恐怕無法解釋這現象。

      非常科學,非常以數據說話。比較懷疑的是不是留言的你們看不懂數據?

  4. 倒數第二段說沒有足夠資訊來做判斷,最後一段卻誘導性的……作者這水準唸科學應該會被教授電爆喔!?

  5. 比較想知道投資報酬率的分析(教育是一筆大投資)而不是什麼文化制約. 文化制約有用的話台灣生育率不會世界最低了….

    1. 文化制約的程度,在各種面向,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如果說文化告訴人們要多生育,但是經濟因素卻不允許人們這麼做時,那麼文化制約的程度就會有所降低。

    2. 可能你的發展很順應性別期待吧,所以你無法想像文化制約可以力量多大?

      讓我舉我的例子。身為一個女性,我從小就是數學最好也最喜歡數學,非常討厭背科和社會科,也很不擅長那些科目。而這樣的話,從小到大聽了無數次的「哦,你數學這麼強喔,女生不簡單欸」「文科不是比較簡單嗎,你數學都這麼好了怎麼文科這麼差」,我說「無數次」是真的無數次,大概是40次以上,我已經從討厭到麻木。

      有許多男生,也是因為這種社會的既定觀念,即使他們比較擅長文科或比較喜歡文科,還是會去努力念理科、讀自然組。

      事實上就是社會觀念的影響非常大。而我是今年25歲的年輕人,已經是比較性別平等的世代了。

    3. 更正:
      *而這樣的*我*,從小到大聽了無數次的……

  6. 這個統計蠻有趣的,不過標題下的似乎不太對,其實台灣女生願意讀科學的百分比比南韓德國瑞士等國家都要多呢!應該是說男女比例差異最大吧!
    應該是論文沒有修改過就被放上網路了吧。對亞洲文化的探討倒是可以分析的。

    1. 或許是作者為強調性別差距,所以未特別陳述台灣女性願意讀科學的百分比。蠻多報告都會為了強調自己的論點而有意無意的忽略一些數據。

  7. 阿分布就這樣啊~又沒規定限制妳要讀神甚麼?刻意操作男女比反而變得不正常

  8. 本人女性 讀物理 實驗室做相對論
    常常被說 什麼!妳讀物理啊?女生很少喜歡物理的啊!(好像是真的…)
    哇!女生讀物理,妳頭腦一定很好。(不,並沒有QQ)
    我是不知道讀物理跟女生有什麼關系啦!
    但真的很熱愛物理就是了,面對這種問題實在很無奈,哭笑不得。
    女生在物理上表現不見得比男性差啊,除了搬儀器的力氣不足外,其實身形較小在操作上也是有優勢的,另外心思細膩的女生也可注意一些重要關節,我覺得挺好的。

路人病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