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一直來,小草吹又生? 

柯文哲和吳欣盈在這次總統大選拿到26.45%的選票,以及立法院八席立委的成績,讓民眾黨成為臺灣政壇崛起速度最快的政黨。鮮少聽聞其政黨組織、文化與價值的討論,執政成績只有2屆的臺北市政,以及現任的新竹市政,民眾黨卻能夠在短期間內與兩大黨平分秋色。如此的崛起速度,如果不是基於政黨理念,也不是得利於執政成績,那麼會是什麼?

找尋民主社會發展的理由──紀念影響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巨人查爾斯.蒂利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社會與世界的常規。一個不義的侵略戰爭,打破了後冷戰的世界秩序。一個始料未及的美國總統,挑戰了世人對民主的理解。在查爾斯.蒂利(Charles Tilly) [2]離開我們近15年之後,全球也在這段時間產生更多的變化與挑戰。而這正是蒂利生前不斷地在課堂上、在他的許多著作中提醒我們的事──社會關係與社會構成的複雜性,以及民主體制的發展從來就不是直線向前。相反地,民主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偶然,也必須要靠著不斷探索人民與權勢者的對抗關係,並且充分地去理解與分析我們所處的社會權力架構,我們才有可能鞏固民主於當代的社會中。

臺灣的東奧驚奇:奧運獎牌的跨國政治社會學

本屆東京奧運熱潮對臺灣影響可能遠超過之前歷屆奧運,反映在網路熱度上,在舉辦過程中從總統到縣市長、民意代表與網紅均發文力挺選手,或是社交媒體上的各種迷因製作與報導分享,追蹤欣賞奧運相關的議題,成為今年暑假最夯的潮流。儘管不是每次都能使效益大於成本,奧運通常可以為主辦國、主辦城市與國際奧會帶來可觀的觀光財,然而2020東京奧運卻由於疫情而一波三折,最後終於堅持舉行。在眾多奧運相關議題當中,臺灣民眾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是我國選手的獎牌數。臺灣選手在2020東京奧運獲得史上最高獎牌數:兩面金牌追平歷史紀錄,而四面銀牌與六面銅牌都是史上最多,總獎牌排名達到全球第22名,按金牌數排名則為34名。這個史上最佳奧運成績,帶動全國民眾對運動員的熱情跟關注,針對我國奧會參賽名稱或歌曲、開幕式的進場時機與名稱引起踴躍討論、連明星使用「國手」稱謂也造成中國網民出征。

足球爆冷門?補記世界排名的政治經濟學

【吳家裕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溫健民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本文是賽前公布的〈勁旅與弱腳:世界足球排名的政治經濟學〉一文的補記。大家對於本屆世界盃前段結果,相信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這屆世界盃非常刺激,小組賽出線結果往往是最後一輪分組賽事中最後數分鐘才能決定;恨的是時常出現貌似「爆冷門」的局面,冰島迫和阿根廷、德國敗於墨西哥與南韓腳下、日本出線等令大家跌破眼鏡。

該「廢止同志教育」還是「停止異性戀教育」?推翻不平等性階層

【陳美華、陳家平、許姮安 /中山大學社會系】日前中選會通過三個關於反同的公投提案,引起所有關心性/別運動者的高度關注。在這波的討論中,有些討論是環繞著公投法的制度設計而來的,更多的討論則是這三個反同公投提案恐進一步延宕同性婚姻入民法的進程,甚至重挫過去二十年來民間團體致力推動的性/別平等教育。

為何經歷皇民化的台灣人支持國民黨:價值競合的台灣政治

今年又到了縣市長選舉年。在台灣,國族認同一直是選戰裡經常被喚起的議題。猶記得上屆台北市長選舉時,柯文哲祖父母的成長背景不小心成了一段插曲:批評者以其參加過皇民化運動,暗示其擁有「日本人」認同而質疑其國家忠誠。就選戰「策略」而言,這樣的操盤註定是失敗的。

從「幸福路上」來到社會與社會學

動畫電影「幸福路上」上映以來,勾起觀眾許多回憶,也激起非常多反響,作為社會學家的我亦不例外。以下我將從四方面來分享「幸福路上」與社會學家的邂逅:「幸福路上」觸動社會學家之處、社會學家由此而來的反思、電影與社會學二者攜手前行的可能,以及社會與社會學和動畫電影的關係。

強化參與式預算過程中的公民認同,促進民主深化

公民參與在近年來成為一股風潮,「開放政府」與「民眾參與」等詞彙,成為各級政府朗朗上口的準則、民眾理所當然的期待。過去由官僚與專家學者主導的政策制定過程,現在則納入原先被排除在外的民眾,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與權力,參與並決定其切身相關的公共政策。

政治動能與年金改革:從擴張到縮減

台灣在1990年代民主化之後,開始黃金十年的社會政策擴展階段,逐步建構起各面向的社會保障制度。其中最廣為稱道的是1995年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整合了以往制度零散的醫療保險種類,建立起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為主要調控者的全民醫療保險。不管是醫療成本控制與服務提供,全民健康的成就令人矚目,被視為臺灣民主化過程中建立的指標性醫療保障制度,也成為正在從事醫療保障改革的國家參考對象。

你小孩居然留在教室寫這種東西,我們需要談談嗎?談德國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我想這是很多社會學者都會遇到的情況,不管自己研究的主題是什麼,只要家裡有小孩,無論到哪一個國家,就會關注和小孩相關的社會現象和制度,並嘗試分析和比較。今年暑假我到德國進行移地研究,申請學校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地方可以安置家裡九歲和三歲的小孩,否則移地研究可能馬上變成移地家庭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