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香港研究──一個歷史的視角

日本和香港在文化(動漫、電影、美食等)、經濟(貿易、投資)、教育(留學)等方面有著悠久的密切交流歷史。然而,當我們談論「香港研究」時,雖然這個領域在日本已經有長足的發展,但香港研究只是中國研究和亞洲研究的一小部分,能夠將自己稱呼為「香港研究學者」的人,以及這些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和書籍數量是有限的。

日本留學生看台灣交通環境(下):機車騎士的怒火,重新審視「以汽車為主體」的社會

在前篇,我透過數據點出了台灣交通環境的現況:在台灣,一生中至少發生一次交通事故的機率為80%;日本在1970年代經歷過的「交通戰爭」,與 2020年代台灣的交通環境並無二致;而如此惡劣的環境背後,則是以「弱肉強食」邏輯來運作的世界。 在後篇,我將以前篇的內容為基礎,進行以下探討: 首先,透過(1)個人化(2)神秘化的分類,討論台灣交通環境的責任問題,並提出「交通3E政策」作為解決方案,以3E的視角考察台灣的交通現況。 接著,我將討論台灣的「機車問題」,思考機車高擁有率的背後原因,舉機車騎士的社會運動為例,呈現出機車族作為弱勢的面向。 最後,我將探討「汽車社會」概念本身的問題。

日本留學生看台灣交通環境(上):有如處於「戰爭狀態」,馬路上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我搬到台灣已經兩年了。在這段時間裡,我吃了美味的食物,感受到人的溫暖,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只有一件事我不太習慣,那就是台灣的交通環境。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好幾次差點在台灣的街道上被撞。當我在外步行時,由於沒有人行道,我盡量靠近路的邊緣行走,但那裡擠滿了違停車輛,我被迫閃避違規停車的車輛,走在車道中間,朝我迫近的汽車和摩托車為了閃避我,而按著喇叭,疾馳而過。 這就是住在台灣的人的日常生活。 每天都會看到痛苦的交通事故新聞。最近,文史作家陳柔縉、 帕運游泳國手陳亮達等為台灣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被交通事故奪去了生命。這種死亡交通事故在台灣各地正持續發生。一旦發生事故,不僅受害者,他們的親朋好友的悲傷是無法計量的。然而,不曉得什麼原因,這種情況尚未改善,人們似乎已經完全習慣了。

環境資源如何形塑工業資本發展:以日不落與日之出帝國的比較為例

從以前耳熟能詳的石油危機、前幾年的稀土禁運、到現在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之間仍在進行式的湄公河奪水糾紛,環境資源一直是國際政治經濟衝突的導火線與催化劑。沒有水,就無法滋潤土壤,無法蘊化作物,無法生產糧食,無法填飽人的肚子,飢餓使勞動力無法維續,也帶來社會動盪、擾亂經濟發展。任何人、社會、國家都不願承擔環境變遷與資源匱乏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環境及其資源做為人類與經濟存續的條件之一,不僅以災難、汙染等樣貌影響我們,也隱身在所有農工業生產活動以及生活的物質基礎之中。當18世紀後半英國邁向工業化後,整個世界也逐漸捲入工業資本主義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各國在世界之中競奪與運用資源的能力所帶來環境資源的差異,也使各國工業化的經驗大相逕庭,形塑各自不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樣貌。

沿線格差:日本軌道交通網絡的階級生活

在台灣的都會地帶,特別是軌道運輸路網相對完備的雙北地區,房地產價格與居住正義議題經常與軌道基礎設施的建立高度相關。不僅捷運沿線的房價保值,在要實踐居住正義時,也往往依賴軌道運輸路網,來實現郊區或社會住宅的居民的通勤需求。不過,由於台灣目前的通勤軌道系統大多受到政府管制,因此不同捷運沿線地帶的房價或都市發展,只是反映原有的區位條件或歷史結構,相對日本來說,台灣較少出現那種因為家住某條捷運路線衍生而來的社會階級地位。可是,在民營軌道運輸業高度發達的日本社會,不同的軌道交通網絡,會發展出風格殊異、甚或有階級差異的都市生活。

足球爆冷門?補記世界排名的政治經濟學

【吳家裕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溫健民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本文是賽前公布的〈勁旅與弱腳:世界足球排名的政治經濟學〉一文的補記。大家對於本屆世界盃前段結果,相信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這屆世界盃非常刺激,小組賽出線結果往往是最後一輪分組賽事中最後數分鐘才能決定;恨的是時常出現貌似「爆冷門」的局面,冰島迫和阿根廷、德國敗於墨西哥與南韓腳下、日本出線等令大家跌破眼鏡。

為何經歷皇民化的台灣人支持國民黨:價值競合的台灣政治

今年又到了縣市長選舉年。在台灣,國族認同一直是選戰裡經常被喚起的議題。猶記得上屆台北市長選舉時,柯文哲祖父母的成長背景不小心成了一段插曲:批評者以其參加過皇民化運動,暗示其擁有「日本人」認同而質疑其國家忠誠。就選戰「策略」而言,這樣的操盤註定是失敗的。

「地方創生」政策作為日本地方治理新模式

近來,日本安倍內閣所推行的「地方創生」政策,開始在台灣引起注目。從九O年代的社區總體營造開始,台灣經常都受到日本社會發展方向的影響與啟發,因而這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動作地投入人力與資源,推動地方發展,自然也容易受到矚目。不過,如果只是認定日本政府長期以來一貫重視鄉村與農業發展,而「地方創生」正是這個傳統的又一次優質表現,恐怕就有點低估了日本地方政治的複雜度與「地域」政策的歷史脈絡。

玩具可動員志氣嗎?兼論日本玩具的奇幻與可愛

張盈堃 /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現代社會的核心特徵就是日常生活中充滿著大量的物件,不管工作、休閒或消費,幾乎 … 閱讀全文 玩具可動員志氣嗎?兼論日本玩具的奇幻與可愛

軍隊集體霸凌的社會學分析:從洪仲丘死亡談起

田畠真弓 (Tabata Mayumi) / 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前言 從媒體報導得知,洪仲丘大學畢業後入伍,於 … 閱讀全文 軍隊集體霸凌的社會學分析:從洪仲丘死亡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