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你所求所想的「同志」╳「基督」 (上)

人常習慣把自己不熟悉的東西簡單化,用片面的刻板印象來化約理解複雜的人事物。在2009–2020年間,當台灣社會面對總統大選等級的「挺婚權」(同志/性平運動)與「反同婚」(護家/愛家運動)的政策辯論和「屬靈爭戰」時,「同志」和「基督徒」兩種身分受到嚴重的刻板化約,造成許多誤解、無知、傷害、排除與集體不信任,連帶拖累「基督信仰」在台灣的社會意義,負面影響甚至延續到《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簡稱同婚法案)於2019年通過後的台灣社會,至今仍餘波盪漾。 《當同志遇見耶穌》的出版,集結了23個故事,呈現了23位基督徒LGBTQI同志(包含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酷兒與雙性人/間性人)細膩、真摯、動人的自我敘說和批判反思,透過感性表達及理性分析,他/她/TĀ們用生命影響生命,幫助我們打破刻板印象,挪除眼中的梁木,聆聽彼此交織、豐富的生命故事——那些,性/別與「基督」信仰的意外相遇。

教育商品的能與不能:批踢踢留學版案例的反思

2021年Netflix上發布的《買進名校:美國大學舞弊風暴》記錄了一件2019年轟動美國的大事。當時檢調陸續起訴了許多政商名流,指控他們如何聘僱專業的「申請顧問」,為他們的子女取得進入常春藤等名校的機會。這些行為包括找考試代考、尋找申請漏洞、賄賂大學校隊教練等。一時之間,有關社會菁英透過各種金錢手段協助子女取得教育優勢,變成熱門的話題。也帶動了對於大學入學相關的「入學申請市場」的討論。 臺灣近幾年也有非常多類似的爭議。包括戲謔的稱呼「多元入學」為「多錢入學」,或是隨教改提出「消滅補習班」的聲浪。隨著108課綱開始重視素養教育,以及近年來推出的學習歷程檔案等,相關的「素養補習班」也引起爭議。2021年,某公立大學因為推出收費課程給高中生,引來「學習歷程商品化」的批評。這些議題,顯示了隨著升學與教育系統的逐漸複雜(也開始全球化),學生、學校、甚至是市場之間的邊界,開始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難定義。

林宗弘:921地震23週年——災害頻仍的台灣,如何成為韌性之島?

9月17日晚間台東關山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深度7.3公里,18日下午台東池上再度發生規模6.8淺層地震,深度僅7公里,被視為主震,玉里等地屋毀橋斷,導致1死79傷,全台有感且餘震不斷,似乎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23年前的921。 1999年凌晨1點47分發生的集集地震,震央位在南投縣集集鎮,日月潭西方12.5公里,深度僅8公里,芮氏規模7.3,是台灣戰後最嚴重的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合計2,444名罹難者)、11,306人受傷、近11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留有官方紀錄者為89,347戶),財產損失超過三千億新台幣。

隱喻、科學、性階序: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的社會學思考

生病時,人們吃不吃藥?有哪些考量?2021年世界愛滋日前夕,疾病管制署依循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所訂的指標,公布我國當年達成的愛滋防治數值為「90-93-95」;其中的「93」表示,在已知道自己感染狀態的我國HIV感染者中,93%的人已開始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這個數值高於當時的世界平均數值87,顯示出疾管署與相關單位在提升國人感染者服藥率上的努力。但是若回頭看十年前,根據《愛滋防治第六期五年計畫》的紀錄,2011年時,HIV感染者服藥率最高只有57.2%。換句話說,過去十年來,我國感染者服藥率有顯著提升。

「黑人自助餐」:批踢踢的腫足騎士們

臺灣關於人種及文化差異的討論並非新鮮事。當「黑人的命也是命/黑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 BLM)在美國各地風起雲湧時,在臺灣最大的網路論壇批踢踢(PTT)卻不見太多對於黑人平權運動的支持,「黑人自助餐」這個負面詞彙仍然持續被使用。如同仇女的網路鄉民們使用「女權自助餐」一詞,黑人自助餐意味著:種族如同女權等口號,被黑人隨意「濫用」來爭取(不應得的)權利。 既然「黑人自助餐」一詞在網路上被普遍使用,本文也來「批踢踢看天下」一番。

福利之鄉‧煙囪之城:麥寮與六輕的故事(下)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2011年到2013年的臺灣無疑地正處於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階段。捲動全臺無數青年的反國光石化運動在2011年畫下句點,除了成功地迫使馬政府退回國光石化計畫,更讓許多年輕學子踏出校園的高牆,走進農村。除了反國光石化運動,當時苗栗大埔的強制徵收事件也召喚了無數青年,怪手霸道地開進正待收成的農田,在一片翠綠的稻穀中硬是碾出一道醜陋的傷痕,在許多年輕社會運動者的心中銘刻下難以抹滅的共同記憶。這一波又一波的抗爭,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唯經濟發展主義」的弊病,看到了更多與彰化大城類似的西南部沿海鄉鎮,被迫與高汙染、高風險的巨型工業區為鄰。

福利之鄉‧煙囪之城:麥寮與六輕的故事(中)

本章討論的,是台塑在麥寮及周邊鄉鎮進行的農漁業輔導計畫。農漁業輔導計畫交織著兩個重要議題:台塑做為一個大型石化集團,如何運用他們的資源,與麥寮的地方社會發生互動;以及麥寮做為一個位於龐大石化園區旁的農業生產基地,第一級產業從業者對於污染的感知。

福利之鄉‧煙囪之城:麥寮與六輕的故事(上)

麥寮鄉位於雲林縣西北角,北以濁水溪與彰化縣大城鄉為界,南以新虎尾溪與臺西鄉、東勢鄉為鄰,西面濱臨臺灣海峽,東北季風強烈,當地人常以「風頭水尾」來形容麥寮的自然環境。雖然挾帶鹽分的東北季風不利一般農作物生長,但麥寮鄉卻是臺灣重要的農漁牧業產地。就農業而言,麥寮的榨菜產量佔全國80%,契作美生菜外銷日本、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就養殖漁業而言,麥寮臺灣鯛產量居雲林之冠,並且也是鱸魚、蜆仔、文蛤的重要產地;就畜牧業而言,麥寮鄉共有153座養豬場,飼養頭數超過35萬頭,居全臺各鄉鎮之冠,遠超過第二名雲林二崙22萬餘頭及第三名彰化芳苑21萬餘頭,[2]並發展出「台全珍豬」品牌行銷各地。麥寮,有著厚實的在地產業基礎。

日本留學生看台灣交通環境(下):機車騎士的怒火,重新審視「以汽車為主體」的社會

在前篇,我透過數據點出了台灣交通環境的現況:在台灣,一生中至少發生一次交通事故的機率為80%;日本在1970年代經歷過的「交通戰爭」,與 2020年代台灣的交通環境並無二致;而如此惡劣的環境背後,則是以「弱肉強食」邏輯來運作的世界。 在後篇,我將以前篇的內容為基礎,進行以下探討: 首先,透過(1)個人化(2)神秘化的分類,討論台灣交通環境的責任問題,並提出「交通3E政策」作為解決方案,以3E的視角考察台灣的交通現況。 接著,我將討論台灣的「機車問題」,思考機車高擁有率的背後原因,舉機車騎士的社會運動為例,呈現出機車族作為弱勢的面向。 最後,我將探討「汽車社會」概念本身的問題。

日本留學生看台灣交通環境(上):有如處於「戰爭狀態」,馬路上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我搬到台灣已經兩年了。在這段時間裡,我吃了美味的食物,感受到人的溫暖,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只有一件事我不太習慣,那就是台灣的交通環境。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好幾次差點在台灣的街道上被撞。當我在外步行時,由於沒有人行道,我盡量靠近路的邊緣行走,但那裡擠滿了違停車輛,我被迫閃避違規停車的車輛,走在車道中間,朝我迫近的汽車和摩托車為了閃避我,而按著喇叭,疾馳而過。 這就是住在台灣的人的日常生活。 每天都會看到痛苦的交通事故新聞。最近,文史作家陳柔縉、 帕運游泳國手陳亮達等為台灣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被交通事故奪去了生命。這種死亡交通事故在台灣各地正持續發生。一旦發生事故,不僅受害者,他們的親朋好友的悲傷是無法計量的。然而,不曉得什麼原因,這種情況尚未改善,人們似乎已經完全習慣了。